朗读,让无声的文字变得有魅力——浅谈低段朗读教学

2022-08-08 11:09: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朗读,让无声的文字变得有魅力——浅谈低段朗读教学》,欢迎阅读!
朗读,无声,变得,魅力,文字

朗读,让无声的文字变得有魅力——浅

谈低段朗读教学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种最基本的方式,又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不但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介于低年级的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内容,从而有感情地去朗读,因此,常出现唱读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然而,大多数老师都苦于不知如何正确指导学生的朗读。下面,我肤浅地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读准生字字音,掌握朗读技巧。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掌握技巧,关键就是教师如何实施并加以引导。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成熟,所以老师的及时引导都显得非常关键。 朗读过程中将字音读准是提高其正确性的有效性手段和途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把字音读正确更是最基本的。字的读音包括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轻声、儿化音等。如我在上《燕子妈妈笑了》这一课时,我先范读后,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每个字读正确,再让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本课认读的生字,并拼一拼,加强了识字的练习,然后指名让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给自然段写出序号。学生在反复读中把课文读通读顺,扫除了阅读的障碍。在教学像“的、地、得”“着、了”这样的虚词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语言文字所创设的意境,对这些虚词的轻声加以处理。

二、激发朗读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也需要他们对朗读产生兴趣,主动学习,把朗读当成一件乐事。做为教师就应该尽职尽责,要在知识和学习间架起兴趣的桥梁。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是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为语文


习打好基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今一年级的教材,课文以诗歌、韵文、童话故事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很浓,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但朗读时,应有目的性,一篇课文,不是读十遍二十遍就叫做重视朗读,学生每一次朗读,老师都要提出要求。如教学《燕子妈妈笑了》这一课时,在精读阶段,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逐段读课文,做到有的放矢,当指名读这一课中的2-4自然段时,我要求学生思考:小燕子三次飞往菜园,每一次都发现了什么?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朗读,这样就达到了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在读中逐渐理解课文的目的。

此外,在低年级教学中,合理利用挂图、插图、剪贴画激发学生情感,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朗读效果。如我教《九色鹿》时,在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后,我不失时机地出示课文插图1,提问:九色鹿会不会被国王抓走?调达结果会怎样?国王会怎么做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顿时像“炸开了锅”,有的说:“你这忘恩负义的家伙!”,有的说:“国王会下令:任何人都不许伤害九色鹿!”有的说:“你这见利忘义的家伙,真该枪毙了你!”……学生的愤怒之情溢于言表,此时再让学生读课文,学生便会移情文中,读来情真意切,意味无穷。对调达的背信弃义与九色鹿的勇敢、善良,自然而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达到朗读的效果。

三、开展多种形式,调动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比较好动,课堂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不长,单调的读书方法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所以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合作读,分角色朗读等等,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进行互动。无论选择哪种合作形式,都要根据文本特点和所表达的情感需要,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自己去吧》这篇课文时,我采用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妈妈的话,学生甲读小鸭的话,学生乙读小鹰的话,其他同学读叙述部分,学生甲:“妈妈,我要洗澡。”教师:“池塘大着呢,自己去洗吧!”学生乙:“妈妈,山那边怎么样啊?”教师:“风景可美啦,自己去看吧。”通过这样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明白:小鸭和小鹰都是既有礼貌又勇敢的好孩子。它们的妈妈并不是不爱它们的孩子,不关心它们的孩子,而是了解到周围的环境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危险,


于是鼓励自己的孩子不要依赖父母,要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这样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也培养了朗读能力。

配乐朗读在学生朗读训练时也起到了巨大作用。用合适的音乐加以衬托,以情激情,会更加感染学生,更加调动起学生的朗读热情。如读《窗前一株紫丁香》这首诗时,在激发了学生的感恩之情后,朗读时我配上了一段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朗读起来更有感情,将作者的感恩之情表达的更加淋漓尽致。

四、及时激励表扬,提升学生素养

小学生最爱戴高帽子,一句表扬的话能让他们乐上半天,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十分重要。当学生读完后,我常常及时表扬,激励他们进步。但表扬时我十分讲究技巧,读得好就说“棒极了!” “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你对这幅场景情有独钟,才会读得那么流利。”等;读得一般时先指出优点,然后用“如果”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继续努力;如果确实读得不怎么样,我就找出这位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进行迁移,告诉他只要多学多读,朗读也可以很好,给他信心和勇气。因为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进步,每个学生都会成功。

教师鼓励性的表扬,是一种鼓舞的力量,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一种能走进人心灵的力量。从学生的朗读实际出发,在夸大其词,但又不失表扬鼓舞之功效,每一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触动着学生的心灵之弦,在学生的心中掀起涟漪。

总之,要想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水平精心指导,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无穷魅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b6bfd3fab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