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音字和同音词》扩展资料

2022-12-18 18:0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同音字和同音词》扩展资料》,欢迎阅读!
同音词,同音字,扩展,资料

《同音字和同音词》扩展资料

各种语言都有同音词。如英语right(正确的/右边)”和“write(写)there(在那里)their(他们的)是不同形的同音词;名词book(书)和动词“book(预订),名词“well(井)”和副词“well(好),是既同形又同音的词。现代汉语的有效音节只有1200多个,而汉语的词数以万计,且不断在扩充,这就必然使不同的字或词采用同一个语音形式。例如《现代汉语词典》中以“lì”为语音形式的词和语素就有五十多个。合成词由语素构成,自然也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同音合成词。同音词多虽然比较经济,但也有明显的缺点,像现在计算机文字处理时用汉语拼音输入法,就很少没有重码的,这就会给汉语信息处理带来困难。其实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化倾向,也就是社会自觉地对同音现象进行调整的结果。

汉语的同音字词中一类是异形同音的。单音节的,“机、鸡、基、击、肌、几”“八、扒、疤”“泛、饭、犯”等。双音节部分异形的,如“经售、经受”“风口、封口”“暗示、暗室”等;双音节全部异形的,如“经售、精瘦”“尝试、长逝”“敬仰、静养”“示意、释义”“附和、负荷”等。

汉语的同音字词中另一类是同形同音的。单音节的,如“花(花店/花钱)“光(阳光/光说/吃光)“拼1(合在一起;连合:把木板拼起来),拼2(不顾一切地干: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草1(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草2(草率,不细致:字写得很草)。双音节和多音节的,如“刻1(雕刻的技术:刻工精细),刻工2(从事雕刻工作的人)“制服1(军人、学生等穿着的规定式样的服装:学生制服),制服2(制伏:制服了这群流氓)另外还有词和语素同音的,“听1(用耳朵接受声音,词)2(听凭,任凭,语素)“生1(生育,词),生2(学生,语素)。还有全部是语素同音的,如“捷1(快,“敏捷、捷足先登”“捷”“捷2(战胜,“连战连捷”“捷”“戚1(亲戚,“戚友、戚谊”中的“戚””和“戚2(忧愁、悲哀,“休戚相关”的“戚”

汉语同音词数量相当多。据一些材料的统计,同音词约占词汇总量的十分之一。同音词的大量产生有各种原因:一是语音偶合,即读音碰巧一样。汉语普通


话的音节数量算上声调也不过1200多个,大大少于其他语言,这样难免就有同音的词语。例如词典中第一个语素以“f-”为声母的双音节同音词就有“发愤-发奋”“发言-发炎”“凡是-凡事”“反映-反应”“废话-费话”“分红-分洪”“复合-复核”“副本-父本-复本”“富有-赋有”等。二是历史音变,即读音原来不同,后来发生了变化才相同。例如读“lì”的词当中,“例、利、力”在中古时期就不同音,由于历史音变而同音了。再如读“huà”的“话、化、画、划”,读“yàn”的“艳、验、雁”在中古或声母不同,或韵母不同,或声调不同,现在都成了同音词。这些同音词在现代的一些方言中仍保存着不同的读音。三是词义分化,即一个词的词义分开了,也就成了两个词。例如,“背”,原指脊背,以后物体的后面或反面也叫“背”。后来这个词发展出表动作行为的意义,指“背部对着”(如“背山面海”,从这个意义又产生出“违反”义(如“背信弃义”。这样,“背”的表名物的意义(脊背,物体的后面或反面)同它的表动作行为的意义(背部对着,违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不明显,一般人已经感觉不到了,所以就成了同音词。

同音的妙用

同音字词常以其谐音双关而用在歇后语、对联和诗词等文学形式中。 歇后语中有一类,经常利用异形同音字来起谐音双关的作用。例如:“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狗头上插角——装羊(洋)“瞎子盖被——反正都是里(理)儿”“空棺材出葬——木(目)中无人”“半山崖的观音——老石(实)人”“二两棉花——弹(谈)不上”“两代寡妇——没公(功)夫”“矿山的火车出轨——倒霉(煤)“瞎子背瞎子——盲(忙)上加盲(忙)等等。

对联和诗词中也经常要用到同音的字词。有时可以运用异形同音字使“联内”字与“联外”字谐音。例如,明代宰相李贤在招婿前指着桌上的果品道出“因荷而得藕”的上句,陈敏政马上领会其意,随口答出下联“有杏不须梅”。此联以“荷、藕、杏、梅”与“何、偶、幸、媒”的谐音特点,隐含另一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一谈蔬果花卉,一谈人事姻缘,联意隽永,引人入胜。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作出“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一联,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b8358d973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