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语法图形化与日语教学探究

2022-04-16 19:5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日语语法图形化与日语教学探究》,欢迎阅读!
语教学,日语,与日,探究,语法

语法历来都给人一种枯燥、抽象的印象。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从单纯地教授语法知识到帮助学生掌握日本人的认知心理模式,从而理解各种语法现象背后的思维方式是一个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图形是使抽象化的东西形象直观化的一种手段,但以往的日语教学中,图表、图形、图片多用于文化背景的介绍或单词的学习,类似于幼儿的看图识字。语法教学很少导入旨在阐明语法实质和语法形式及用法的图形化内容,本文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日语助词的图示为例,探讨图示法在代写日语教学论文中的可行性。

一、「は」与「が」的图示法辨析研究

「は」与「が」的语法辨析是日语语法研究和教学中的一个经典例子,也是令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最为头痛的语法难点。因为中日思维方式的不同,日语中「象は鼻が长い」这样的句型常被按照汉语母语思维的中国学生误用为「象の鼻は长い」。该如何对「は」与「が」进行语法辨析呢?传统的语法分析,是摆出大量的例句,即语言事实,「は」「が」加以辨析。其实如果从认知角度来看,句子中使用提起助词「は」和格助词「が」体现了日本人的一种思维习惯和观察视角的移动与变化。

我们可以说明日本人视点的移动方向和说话人的观察顺序。

首先,「は」表示说话人关注的是整头大象,其次视点移到大象整体的一个部位,即象鼻上。最后说话人观察到象鼻的特征——“这一属性。有的日语研究者认为我们也可以用照相机的伸缩镜头为例(ズ一ムイ ズ一ムアウト)来加以说明。随着镜头的伸缩,我们的关注焦点就会发生变化。这也符合认知语言学的认知视点的理论。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基于身体的语言,受人的认知方式影响。语言顺序和某些语法现象都是根据我们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先后和观察先后决定的。不同语言因为认知方式的差异会对语法、句法和词汇产生影响。日语当中「は」代表大主语,「が」代表局部,即所谓的小主语,正体现了这种认知视点的移动和变化(图形中的黑色部分代表关注的对象,箭头代表视线的移动方向)。

二、「に」、「で」、「を」、「へ」的图示法辨析研究

在日语当中,表示存在、到达、通过、方向的助词是最常见的助词之一,同时也是初级和中级学习者容易用错的助词,特别是在一些该使用「を」的地方,容易误用为「で」。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好移动动词前用「を」的内涵。如果用认知语言学的容器图式和路径图式理论来解释的话,或许更容易理解。

首先,我们可以将场所看成是一个容器或路径。如果使用表示存在的「に」或「で」,则前者表示人或物存在于某个场所和范围内,后者表示动作发生在某个场所和范围内。我们通俗地称这个场所和范围为。如果在某一场所范围内发生了人或物的移动,我们则将移动的路线称之为路径,这时就应该用「を」接移动动词来表示。「を」是表示在某一空间内的位移。而移动所经过的空间可以是天空、街道、公园、楼梯和拐角。如:(道)を渡る、(町)を步く、(公 )を散步する、( 段)を登る、(空)を飞ぶ、(角)を曲がる等。

除了空间的移动外,也可以由空间域隐射到时间域,表示一个时间的跨度,如人生を生きる、昭和を生きる等等。因为我们常常将人生看成是一个旅途,日语当中有一个词叫通过仪礼,代表人生中的各个重大阶段的风俗和习惯以及举行的特定仪式。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表示空间位移的助词「を」很少用错,多数错在表示时间域内的移动上。助词「へ」则表目的地或动作的方向,它的语法意义在于表示移动的方向或者物体与动作所指向的对象,如:学校へ行く、母への手纸等。

如果以图示的方式来解释四个助词的语法意义,我们可以将四个助词「に」、「で」、「を」、「へ」粗略地概括为点、面、线和带矢量箭头的线。它们各自的语法意义可以用下面例句和图示来加以说明(长方


形代表游泳池)。 例句:

小林さんがプルにいます。(に) 小林さんはプルで泳いでます。(で) 小林さんはプルを泳いでます。(を) 小林さんはプルの向こうへ泳いでます。(へ) 「に」表示小林存在于游泳池中的某一点。

助词「と」只表示并列,而不暗示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例子或情况存在。「や」则表示在所举的众多例子当中,包括已经例举的(用黑色圆圈表示),还暗示存在其它未一一例举的类似例子(用白色圆圈表示)。 在例句「部屋の中に机と椅子があります」一句当中,并列助词「と」表明房间里既有桌子也有椅子,但不暗示是否还有别的东西。在例句「部屋の中に机や椅子があります」一句当中,并列助词「や」表明房间里既有桌子也有椅子。并且暗示还有别的东西。认知语言学认为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认知是人类的基本认知能力。接续助词「て」正体现了这种时间的认知,它表示动作的先后顺序。如例句「朝起きて、歯を磨いて、顔を洗って、ご飯を食べて、学校へ行きます」当中是五个动作行为在时间轴上先后发生,先是起床,然后刷牙、洗脸,吃早饭,去上学。用图8来说明「て」,表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动作的先后关系,体现为一个横向时间轴上事件的变化。

接续助词「し」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项同时存在,也可以表示同时存在的事项是后续句子的理由。在表示理由时,往往是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理由的叠加。如例句「今日、雨も降っているし、風も吹いているし、外出しないわ」。我们可以用一个纵向空间上量的累加这一概念来表示。说明在说话者的心理空间上,一种关于所举理由的量的叠加,理由因此变得更加充分。

五、「か」、「が」、「も」的图示法辨析研究

疑问句中的疑问词后分别接「か」与「が」,表示不同的含义。如「家にだれかいますか」中「か」表示一种不确定性,在疑问词的后面加上「か」,表示不知道是否有人在家。而「家にだれがいますか」中的「が」在疑问句中则表示明确的疑问,表示知道家里有人,并且希望得知是谁在家。如果用「も」后接否定的句型,如句子「家にだれもいません」,则表示家里一个人也没有。认知语法概念中的突显原则可以指导我们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图示法刻意突显出语法差异。以上面三个句子为例,我们可以在图示中突显出用来判断屋内有人与否的依据,即灯的开关状态,有无声响,门外是否落锁等。在教学和练习中导入这类图示,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法的辨析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日语能力考试中的听力测试部分的看图听力题型的解题能力。

六、「に」与「と」

因为格助词「に」具有多种语法意义。除了前面图2所说的表示存在的场所之外「,に」在某些场合还可以表示动作的目标和着落点,具有单向性,与表示动作、行为双向性的并列助词「と」相对应。如「先生と相音しました」一句中「と」表示我与老师两人相约见面,不存在谁主动,谁被动的问题,如图13所示。而如果换成「先生に相音しました」,则表示是我主动去向老师请教。

两者的区别在教学过程当中往往容易被忽视,造成学生的误解,如果以图示的方法来加以解释说明的话,会加深学习者对细微语义差异的辨识能力,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养成准确使用日语表达的好习惯。 总之,通过简单而有效的图示法,我们可以将助词之间语法的差异突显出来,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现在日语学习者面前,达到日语教学理论中常常提到的引起学习者(对某一语言现象)注意 付き)的作用,使学习日语变成有意义的学习(意羲のある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另外为了实现现代化外语教学的要求,在语法教学手段上探索一条既适用于普通课堂教学环境,又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教学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但在探索图示法教学,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日语教学时,我们也应该注意避


免某些繁琐而随意的图解式,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上的深入浅出,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法,代写日语教学论文理解语法背后日本人的认知心理和思维模式,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参考文献:

[1]孙满绪《.日语语法表现辨析》[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顾明耀《.标准日语语法(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崔希亮《.语言理解与认知》[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4. [5]石毓智《.语法的概念基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bbec0436b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