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教案_14

2022-11-16 12:14: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教案_14》,欢迎阅读!
潼关,古诗词,诵读,上册,课外



潼关



一、教课目的:

1、认识诗人谭嗣同及诗歌背景,能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本诗。 2、掌握“终古”“簇”“束”“不解平”四周意义,理解全诗粗心;掌握诗中 “簇”“嫌束”“不解平”拟人修辞的妙处,能够想象全诗描述的情形。 3、感知谭嗣同冲决罗网、百折不回、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二、课型与课时

1. 课型:古诗词朗读课 2. 课时:一课时 三、学情剖析

关于古诗词的学习, 初一学生其实不陌生。 但我国古诗词积厚流光, 因为语言表达上的差别, 历史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上的距离, 诗歌创作时的社会背景等都造成了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或是理解上的困难。 详细来看,一部分学生对诗歌这一体裁比较喜爱, 拥有必定的感觉力, 可是好多同学累积较少, 理解较难。所以,在教课中指引学生充足朗诵,联合说明理解含义,感悟感情。 四、教材剖析

《潼关》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朗读的最后一首古诗, 体裁是七言绝句,作者谭嗣同。《潼关》运用拟人的修辞, 给予云以认得动作 “簇”,给予河流以人的感情“嫌束”,给予山以人的心理“不解平”,生动形象地表现 了北方山川的壮阔。 表现了诗人冲决罗网、 百折不回、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五、教课创意

录制微课,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改写散文练习。

六、教课过程 (一)导

PPT 展现潼关地域图片,请学生察看 PPT展现的四幅图片。同学们,我们来看这张图片, 看到这四张图片, 你能想到哪句古诗呢?能够是我们学过的, 也能够是你课外累积的。

学生回答。

以前有一位和大家年龄差不多的 14 岁少年到达图片上的这个地方,看到这些情形,创作了一首诗,向来流传到了今日。那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潼关》,作者谭嗣同。

[ 设计企图:图片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诗人和学生年龄相仿,能够更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气奇心 ]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翻开导教案,依据书下的说明,达成导教案上自主学习的三道小题。

1、本诗作者 ___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湖南浏阳人, 清末 ______

政治家、思想家, _______变法“ ___________”之一。


















2、潼关,在今 _________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

南三省要冲,向来为军事重地。

3、《潼关》是谭嗣同随父赴甘肃上任,路过陕西潼关,被北方独有的壮阔的

景色所震惊, 欣然写下。

[ 设计企图:认识诗人谭嗣同及诗歌背景 , 初步认识本诗 ]

(三)读

1. 第一我们听一段《潼关》的朗诵音频,注意听清此中的字音和节奏。 2. 发问:你感觉这首诗中有哪些字音需要我们注意?

总结:我们要特别注意两个字音:簇 cù shù

3. 接下来同学们自己作声地朗诵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簇( cù)和束 shù);读出诗的节奏和神韵,用“ / ”把需要停留的地方断开。 发问:你感觉这首诗的停留怎样区分?总结:整首诗都是二二三的节奏。 学生朗诵、互评。齐读。

潼关 谭嗣同

终古 / 高云 / 簇此城, 秋风 / 吹散 / 马蹄声。 河流 / 大野 / 犹嫌束, 山入 / 潼关 / 不解平。

[ 设计企图:学生能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本诗,为理解诗意和掌握要旨打基础 ] ( ) 理解诗意

1. 接下来呢,大家自由朗诵,联合诗侧的说明和诗下的鉴赏文字,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2. 你最喜爱的是哪句?而且要说明原因。

提示:①剖析传神的词语; ②剖析贴切的修辞;

③想象描述画面; ④领会感情

[ 设计企图:联合说明理解全诗粗心;掌握诗中“簇”“嫌束”“不解平”拟人 修辞的妙处,能够想象全诗描述的情形 ]

(五 ) 掌握要旨

1. 联合课上解说内容和书上说明,用“这首诗歌经过描绘

_________的感情。”这样的句式回答。















_________,表达了诗

盼望冲决罗网、

总结:这首诗歌经过描绘 北方壮阔的景色 ,表达了诗人

百折不回、追求个性解放 的感情。



2. 为了加深我们对诗歌意义和要旨的理解,我们来试一个小练笔,将《潼关》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小散文。我们先来看看将古诗词进行改写的小方法。 播放微课《改写诗词三部曲》,学生依据微课解说的方法和示例改写本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bce65d8b8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