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美的基本特点

2022-12-31 08:2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服饰美的基本特点》,欢迎阅读!
美的,特点,基本,服饰

服饰美的基本特点

剖析服饰的文化涵盖,可以将其分为浅表性和深层次两个层面。其款式、颜色色调(含图案)、面料、加工工艺,属于浅层文化结构,亦称显形文化,具有符号性特征,而潜藏在形态背后的文化意向、价值观,甚至哲学社会学理学、美学等意蕴,则属于深层文化结构,亦称隐形文化。二者互相统一,前者是后者的外部表现形态,后者是前者的内在规定和灵魂。因此,服饰美作为一种审美文化。具有这样六个显著特点:

1、服饰是造型艺术。所谓造型,就是服饰总表现为一种几何形状。这种几何形状,今天我们称之为款式。就是根据特定的实用审美需要及其尺寸要求,将面料裁剪为点、线、面(条块),根据颜色、色调、花纹、图案的特点,用特定的缝制加工技术或工艺,拼接而成特定的样式。这种造型,虽千变万化,但并非随心所欲,它是人类特定的文化圈的产物。所以,同样是夏装,因为民族的、地域的文化圈不一样,其样式是也是各不相同的。

2、服饰是重组艺术。就是说,服饰作为一种审美客体,自己并不能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它必须与穿着者重新组配,才能显示其美的光彩。换句话说,服饰与使用它的人体再构,形成新的审美对象,展示其鲜明的与主体整合的、全新的视觉形象,给人以美感。这里的重组,有四个必须重视的基本层面:

一是色彩重组。服饰色彩斑斓,然而,却必须遵循原色、间色、复色和补色的形成规律,讲究色相、明度和纯度,处理好色彩的对比关系,把握主题、主旨和衬托的变化,实现协调性、整体性,体现动感、层次感。

二是服饰之间的重组。在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各个民族、各个地区,人们的着装,形成了传统的搭配形式,进而形成一定的规范,讲究领、袖、三围以及襟、摆、扣等多项比例关系,同时,一定的服装,还要求一定的鞋帽、巾袜以及其他相应的装束与之相配。今天,高跟鞋与休闲装相伍,同着西装穿运动鞋一样,看起来总觉得不那么顺眼,其道理就在这里。

三是服饰与环境的重组。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服饰不与环境匹配,就搅乱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看起来,有一种大煞风景之感。因此,这里的所谓环境,就是人们着装生活、工作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四是服饰与人体的重组。服饰应该与着装者的年龄、性别、身份及其爱好、审美要求一致,形成和谐的服饰与人体结合的新体,成为一个跃然于社会生活的审美对象。男子因其合体的服饰得以伸阳刚、显帅气、助倜傥;女士则以得体之装,尽显九曲、温柔、性感之美。

3、服饰是综合艺术。服饰的面料及其裁剪艺术、缝制技术、款式、色彩、色调、着装方式,兼容诗歌、绘画、雕塑、剪纸、书法、音乐艺术样式,凝聚哲学社会学、民俗学、美学诸多信息,体现信念、情操和志向,就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写真。

4、服饰是再造型动感形象艺术。服饰通过点、线、面的布局,安排色彩,构思整体,实现造型,并随着人体运动,建立起一种动感形象,显示节奏、韵律、流动的形式之美。必须注意的是,这种动感形象凭借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并且只有与人体的重组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它属于形象再造型艺术。也就是说,如果服饰不能为人接受,无论它多么精美,也只是一堆闪光的物质。

5、服饰是视觉艺术。服饰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主要的不是通过韵律或想象、抽象形成,而是凭视觉直观产生的,虽然它有韵律、抽象和逻辑性。

6、服饰是典型的个性美。服饰及其审美元素的选择、取舍和组配,完全取决于穿着者的意志,且惟其成功,方能显示其出挑的审美效果。鲜明的个性特征,是服饰的天然要求。消费者是半个设计师。

概括起来说,服饰美的特点,就是合体、入时、适地、个性八个大字。合体就是得体。服饰必须和着装主体协调,即服饰的面料、款式、色调,必须与主体的年龄、身份、肤色、体态、身材相一致;入时,就是服饰必须合乎时代特色,体现时尚性;适地就是服饰及其着装主体与所在空间的自然的、人文的环境协调;个性就是因人而异,雷同便没有生气。

值得重视的是,由于人类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世界上不分种族和地域,形成了十分类似的惊人的款式基调和色调搭配传承特色。例如,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男子,无论是大民族还是少数民族,推重的是阳刚、庄重、脱俗,只有浮浪和文化浅薄者,才追求怪异、与众不同;女性则倾向于显示女性的温柔和体型美,着装有含而不露或露而虚掩的特点。

有人做过调查,认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基调是狭、小、紧,当时的服装不论哪个部位,都讲瘦小狭长,男子西服领驳窄狭,裤脚紧裹在腿上,小方领衬衫,领带窄如长带子,腰间皮带不足二公分宽,连脚上的皮鞋也是又长又尖的火箭鞋。就是女装、童装也没有脱离这个基调。

但是物极必反,到了20世纪70年代又转向宽、大、肥。西装是定驳领,衬衫是长尖领,配上拖地的喇叭裤,腰扎宽皮带,脚踏大方头鞋。无论是狭、小、紧还是宽、大、肥,总的基调仍然是线条、格调、布局的统一。 在色调上,世界上各民族,也有着传统的配色要求。例如,目前,无论哪一个国家,套装之类的职业服,多以蓝色为主调。流行不衰的牛仔裤从它问世至今,从未离开过蓝色。做礼服,款式和色调要求高雅、庄重,推重气派,讲


究风格,给人以文明典雅之感;运动服以轻质、适体为度,显示力量和健美;旅游服则讲究款式自由、轻便,适于户外活动,等等。这些就是服饰美的共性审美特征。

此外,还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服饰同其它实用审美对象不同,它具有不断反复的特点。如果说,某些新式的实用品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把那些被它们顶替下来的旧用品送进了历史博物馆,那么服饰却因为产生它的时代的经济、精神生活的某种回归而重返人间,则是司空见惯的。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讲的宽、大、肥狭、小、紧的反复一样,某些服饰也总有这个螺旋式的演变。因此,现代流行的各种服装款式,都可以从历史的资料中找到其形影。同时,人们对自然界、社会生活的新发现,理念的更新,各种新的科学技术的跟进,以及对人体自身结构和各部功能的新认识,不拘一格地被吸收到服装设计中来,这就促使服装的品种及其款式不断更新,不断推进到一个新的美学水平。



服饰文化漫谈,爱美之心源自哪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研究服饰美,目的在于弄懂人的爱美之心是怎么产生的,然后进一步研究怎样使服饰满足这种爱美之心的需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觉地去适应并进一步引领人们对服饰美的需要。

有人认为,爱美是一切动物的特征,他们罗列了许多动物爱美的例证。例如蜜蜂恋花、雌性追逐雄性等,甚至美国有人做了所谓经过涂饰的海豚会照镜子的试验。我们认为,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不能用生物学来解释,而必须站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高度来加以理解。诚然,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物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两个层面。但是,所谓美,是人在改造客观世界时所产生的愉悦、快感,属于精神范畴:所谓审美,就是人对美的对象的欣赏或评论。所以,美和审美都是人类社会的特有产物,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不能与动物相提并论。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能够制造工具并按照自己的意志对自然和人类社会进行有目的的改造,我们把它称为人的创造性。这就是人的本质,表现为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属于人类在改造世界时,所拥有自己的意志、思想、情感等特有的精神世界。对美的事物、社会进步、和平幸福、自由平等、爱情、友情的向往,对真善美的倾爱,对假恶丑的憎恶,就是人基于一定的物质生活而产生的精神追求。我们把这种为满足人的本质发展所产生的需要称为人的本质需要。因此,人的本质需要,自始就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两个方面。同时,这两个方面,一是具有无限丰富性和无限发展的特点;二是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和变动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这种双重需要,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而是随着生产物质资料的丰富和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既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和一定的层次性,又可以调整、伸缩和变动。即使是人的生物性需要,其追求的目标和实现的方式,也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也打上人类历史经济发展状况的烙印。因此不能理解只有社会需要才具有精神性,当然,也不能理解生物性需要是天生就有的,只具有动物性特征。

人类对于物质和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美,它强调的是产品的表现形式、展示人们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以及产品所蕴藏的精神力量。因此,只有物质生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对于美的追求才能真正摆到日益突出的位置。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有句名言: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现代人一方面追求丰裕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适应这种趋势和特点,人们对于各种实用产品,不仅要求实用,即满足实际生活中衣食住行的特定需要;而且要求它们美观、靓丽,富于审美效果,具有审美价值。现代工业,在现代技术革命、高科技的武装下,运用电脑技术,可以实现人们的各种愿望,达到了无所不往、无所不能的地步,将人们的生活推向一个奇妙、理想的境界。中国人民正在走向世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人民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按照美的规律建设国家、美化生活、美化产品,成为中国人民的现实追求。

服饰是适应人的双重需要的历史产物,它的产品最形象、最生动地展现人们的生活趋势与特点。服饰的使用价值就是产品使用价值的两方面功能的一面镜子:一是防寒、抗暑、护体的实用性;二是美化人体、显示人的仪表、地位以及人们的爱好、兴趣的审美性。实用性是审美性的基础,审美性是实用性的表现形式。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叫做服饰的实用审美价值,即服饰的整体审美效果。对此,我们还可以将它划分为两个方面,即主体实用审美价值和附加实用审美价值。

主体实用审美价值,是指服饰的具体的实用性、面料及其性能、主辅料结构以及加工工艺所给人们带来的审美效果。具体的实用性就是服饰的时令性或其他穿用功能,时令性就是服饰穿用的特殊季节性,其他穿用功能例如作内衣还是外装以及采取什么穿用形式等。面料及其性能,就是服饰面料所使用的材质及其透气性、缩水性、挺括性、保暖性、耐晒型、耐酸、耐碱、耐盐性、耐磨性等等。面辅料结构是指服饰的面辅料的搭配、组成部分、剪裁与缝制的结合形式。加工工艺,是服饰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包括手工、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等不同加工技术。主体实用审美价值是服饰美的基本存在形式。

附加实用审美价值是指服饰的款式、颜色、图案、色调、品牌、包装、装潢、价位、服务、商誉、保管、运输、出品形式等给人们带来的审美效果。此外,广告词、形象代言人的提示语,也属于这个范畴。人们之所以把它们统称为附加实用审美价值,是因为它们附着在主体实用审美价值的基础之上。显然,如果说,主体实用审美价值主要展现生产的科学技术含量和人类物质生产、物质生活的经验沉淀,人们的物质生活追求主要是通过它们实现的,所强调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bd4cc445b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