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撕纸课程的创设

2023-05-11 01:08:4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小班幼儿撕纸课程的创设》,欢迎阅读!
小班,创设,幼儿,课程

浅谈小班幼儿撕纸课程的创设

作者:吴丹

来源:《山西教育·教学》 2017年第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师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但小班幼儿手指肌肉正在发展,许多精细动作不能完成,动作往往迟缓、笨拙,可以利用什么材料让小班幼儿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呢?

撕纸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启迪幼儿智慧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撕纸活动需要幼儿两只手不断地协调配合才能完成,除了能锻炼幼儿技能、发展幼儿手指肌肉外,还因其能创造性地表现事物的特征,让小班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一、将撕纸与游戏结合,激发幼儿对撕纸活动的兴趣

陶行知提倡要“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幼儿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小班幼儿喜欢重复做某件事情,在往返重复中他们会逐渐认识物体属性,发展语言与动作,并由此逐渐认识事物的简单关联,并产生简单想象。

1.将撕纸与游戏结合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机械地撕纸,他们是不会有兴趣的,但若将撕纸活动引入到游戏中,结果就会大不一样。一次玩“娃娃家”时,幼儿发现娃娃家没有“面条”了,教师灵机一动,开设了“面条加工厂”,拿出许多白色、黄色、红色的纸,请幼儿赶紧加工制作面条,送到娃娃家。幼儿一有任务就忙开了,一个个拿着纸就撕,显然,第一次是不成功的。娃娃家的客人说,面条太粗,要细一点。幼儿又运回来重新加工,一一把粗面条重新撕得细细长长的。有的还跑去询问客人:“这么细行不行,要不要再细一点?”直到客人点了头,幼儿才把样品拿回来,照着样子撕。这一次,只有少数面条被退回来。最后,撕面条的幼儿纷纷去娃娃家做客,分别享受了主人的“款待”——吃面条。幼儿一个个表现出面条特别好吃的样子,吃得哧溜哧溜的。从撕面条、改面条、煮面条到吃面条,幼儿在游戏中愉悦了身心,小手协调力得到发展,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玩得兴致勃勃,教师成为游戏中的引导者、观察者。

2.故事性导入,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每个幼儿都有英雄情结,都乐意帮助别人,适当示弱会激起幼儿动手的欲望。“树上的苹果梨子熟了,谁能帮着摘下来?”幼儿跃跃欲试,一点一点地沿着水果边线将苹果、梨子撕下来,有的还相互提醒,“别把水果撕坏了,撕坏了就不值钱了,农民伯伯就要伤心了”。这种提问可以极大调动幼儿操作的积极性。

再如,教师出示简笔画小猫、小狗,问幼儿:“小猫、小狗今天洗澡了,忘记带衣服,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吗,他们会感谢你们的!”短短几句话,幼儿操作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个积极地加入到撕贴活动中。

二、开辟撕纸活动区,让幼儿获得成功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


1.半成品加工。

小班幼儿有时会随意撕纸,将撕出的各种造型加以想象、加工,普通的三角形状,幼儿想象成高山,再撕点其他形状,一个个连起来,就是一幅小动物爬山图,大人看起来觉得不起眼,幼儿却越看越爱玩。再如,一张再普通不过的奇形怪状的边角料,幼儿们却想象成了“跳舞的小人”,再撕了点红红绿绿的碎纸撒上去,“老师,看,小朋友在跳舞”!幼儿的想象无处不在。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半成品让幼儿加工。如,制作“狮子的头发”,出示狮子头,让幼儿帮狮子撕出长长短短的头发,并粘贴好;再如,“漂亮的烟火”,用彩纸撕出各种各样的五彩焰火等等。

2.撕纸活动区。

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教师可以在区域中开辟“撕纸活动区”,根据幼儿能力的强弱,可以投放不同材料。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用彩笔在纸上勾出各种可爱动物、植物等的轮廓线,让幼儿撕纸粘贴;对于能力稍强的幼儿,可以出示一个太阳或一棵大树,让幼儿尽量沿着轮廓线一点一点撕下来,再将撕下来的物体粘贴到合适的载体上,适当添画,形成一副完整作品;对于动手能力很强、想象力丰富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只需布置一定任务就行,比如:“小动物们没有房子住了,请小朋友们帮他们造些房子吧!”要求幼儿用彩纸撕出自己满意的房子,贴到一定的载体上。

这样在活动区,不管什么能力水平的幼儿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操作,不同的载体显现的形式不一样,最后的效果也会不一样。

3.成果展示。平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有意识地搜集一些废旧盒子、卷纸筒、不用了的唱片、不同材质的纸等等,提供胶水、双面胶、浆糊等材料,让幼儿想办法将自己的作品粘贴到载体的合适位置,展现一定效果。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撕纸成果,除了在区域内展出,在一定时候还可以选择出来布置教室环境,做成吊饰等等,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不时更换材料。

《纲要》指出,教师要“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当按计划进行的活动或提供的材料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应时,应主动反思,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或教育行为,使之适合于幼儿的学习”。因此,当幼儿对原有的材料不感兴趣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时投放对幼儿有挑战性的撕纸内容,使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撕纸兴趣。

三、通过作品评价展示,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力

《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理解和欣赏”。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最好的,所以教师在适当时候应该有意识地对幼儿的作品给予肯定。

1.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作品,肯定幼儿撕纸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

如:“你的手真灵巧,撕出了各种各样的烟花,你真棒!”“妈妈的头发是卷的哦!你撕得真好!”等。

2.让幼儿自己说一说自己的作品。




小班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说、多练。对于自己的作品,幼儿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虽然他们掌握的词汇不丰富,但是会用尽自己的办法表达对自己作品的喜爱。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作品,向大家介绍,这儿是什么,那儿是什么,说的人会增强自信,看的人会恍然大悟,在这看看说说的过程中,幼儿的审美情趣会持续发展。

四、扩大幼儿眼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现在许多家长都愿意带幼儿出去旅游,观赏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我国有许多剪纸、撕贴等民间艺术值得大家去学习、借鉴,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赏,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要注意的是:

1.撕纸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

幼儿在撕纸活动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撕纸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2.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幼儿的撕纸能力是需要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方法,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成长变化,抓住时机,循序渐进地提出新要求。要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总之,撕纸是培养幼儿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撕纸活动中来,让幼儿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在自发的表现中发挥潜在的创造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幼儿园月亮湾分园)

(责任编辑关志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bed8b1557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b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