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 传承发展——大美育观下的农村小学剪纸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2-09-24 17:03: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立足生活 传承发展——大美育观下的农村小学剪纸教学实践与思考》,欢迎阅读!
美育,剪纸,传承,立足,实践

立足生活 传承发展

——大美育观下的农村小学剪纸教学实践与思考

青岛市崂山区东泰小学 刘伟

剪纸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是劳动人民对生活观察总结的智慧精粹,集聚了最朴实的思想情感,是中国民间艺术中一朵瑰丽的奇葩。早期的剪纸传承主要来源于农村,多为妇女闲暇之余的心手相传,她们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墙花、灯花等,重点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剪纸艺术的产生和流传还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造型简洁大方,细腻古雅,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之一。

要保留和保护剪纸艺术关键在于传承,而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主要渠道。苏教版美术教材中,每册都有关于剪纸的内容,有剪小动物、剪吉祥图案、剪各式各样的团花作品等,可见民间剪纸在小学美术课中的地位。纸和绘画一样成为了小学生表现生活、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使剪纸作品富有生命力,充分展现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体现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笔者认为,探索与农村本土生活相结合的剪纸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剪纸生活化,以农村劳动场景、风俗习性,自然风光和民间故事等为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对于培养学生剪纸兴趣和提高创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关注生活、情感,关注民间剪纸艺术的发扬与传承。 一、剪纸内容生活化

1、学习寻访

剪纸内容的生活化需要教师和学生先通过网络、书籍、寻访等途径收集农村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字资料,通过分类、筛选,整合剪纸内容,从渔民文化、劳动场景、民俗活动、传统节日、民间故事、自然风光、校园主题活动等几个方面,使剪纸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让剪纸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主题化、系列化。

剪纸教学与其他美术教学有所不同,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专注和创造能力,还需要对剪纸艺术具有一定的民族情感。这就需要学生首先要对剪纸的起源、流传途径和用途等有一定的了解。因此,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剪纸欣赏课以及剪纸寻访活动,一是通过欣赏课,使学生了解剪纸的历史、起源,学生通过图片、视频、文字资料了解民间剪纸悠久的历史。二是寻访身边的剪纸手艺人,使学生发现、挖掘身边的剪纸文化,在生活中收集传统民间剪纸作品。学生从崂山剪纸传承人苏霞老师那里了解到生活形态的转变和现代工艺的发达,使得剪纸的实用功能日渐弱化,不足以制造流行,加上剪纸传承方式通常是家族式的言传身授,单一传承导致剪纸发展缓慢,濒临失传。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以及对民族艺术传承发扬的责任感。三是开展“我身边的剪纸”的交流展示活动,通过设计简直手抄报、传承宣传海报等,学生对于民间剪纸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资源整合

近代教育家及美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曾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他指出任何课程都蕴涵美的因素,都与美育有关。大美育观也倡


导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笔者结合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剪纸教学活动;结合少先队活动如“建队日”“国庆节”“学雷锋月”等开展爱国、奉献等主题的剪纸教学活动;还与其他学科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断寻找剪纸创作的题材,如语文学科中的古诗、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这些紧密结合现代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创作内容,使学生的剪纸题材更广阔,剪纸风格别具一格。如《母爱》,是结合“母亲节”活动开展的主题创作,表现了婴儿在母亲怀里的场景,表现出浓浓的母爱之情。又如《足不出户抗疫情》,是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学习最美逆行者开展的主题创作,表达了学生对最美逆行者的敬意,以及爱国之情。 二、剪纸方法趣味化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切,是推动进步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因此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想象,鼓励标新立异的想象。剪纸是训练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创新思维的好方法。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创造想象的内容,激励求异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剪纸方法和风格。

1. 图形迁移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进行适当创新,如在剪寿字一课时,学生剪出寿字以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寿字多用在什么地方?还有哪些与之相关的图形、景物,是否可以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是否可以改变形状、组合?学生经过组合、实践,制出了不同形状的寿字作品,有松鹤延年的,有寿星五福的…这些别出心裁的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减轻了剪纸创作的压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倡设计、构思、创造出不同的作品。

2.续编故事法

教师讲述一个民间故事,学生听完故事后,教师引出话题:你认为故事后续会发生些什么?启发学生继续编故事。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于故事续编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脑海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故事。教师再指导学生根据故事创作剪纸,在寓教于乐中进行剪纸艺术创作。

3.剪纸记录法

学生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有趣的故事,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用剪纸的形式记录生活,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寻找剪纸素材、撰写故事并根据情节场景进行剪纸创作。结合“拜年迎新春” “包粽子赛龙舟”“团圆中秋”等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和生活劳动场景等,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认识世界、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构图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进行了爱国、感恩等德育教育当他们看到自己亲手创作的剪纸作品时,学生会自信心备增,兴趣也会越来越高,脑子也会更加灵活起来。 三、剪纸模式层次化

为了让学生的剪纸内容循序渐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突破单纯临摹传统民间剪纸,体现新时代青少年的生活面貌,笔者探索出剪纸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四步法:一模、二改、三构、四用。

1.模——初学模仿阶段,剪纸教学主要以单纯性的“模仿”为主。先熟悉剪纸工


具和学习使用工具,训练学生眼、脑、手的协作能力,尝试体验剪纸过程,然后学习掌握剪纸语言,即圆点纹、柳叶纹、锯齿纹、月牙纹等。随后,开始临摹简单的剪纸图案,相机开展小主题的纹样训练。通过反复的练习,熟练运用剪刀、纸片,随心所欲地去表现自我,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创造性模仿阶段,先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形象的外形,为学生留下创作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添加、组合、改画等魔术组合方法进一步完善。鼓励学生充分想象,发散思维,寻求不同的表现形式。不要限制学生的想像,更不要强加一定的模式给学生。 3.构——创作构图阶段,画面构图十分重要,先构画自己想要表现的场景或主题。随后,运用多媒体的手段,让学生通过鉴赏经典作品、小组讨论,思考探究如何用剪纸表现主题,能够使剪纸内容更丰富,构图更饱满。鼓励学生在剪纸中不仅要提炼主体形象,而且要大胆想象、重组画面、丰满主题。 4.用——创作运用阶段,强调剪纸艺术要融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剪纸知识技法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体会剪纸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对民间剪艺术的理解与热爱,了解剪纸的艺术价值,从而实现剪纸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剪纸布置生活环境,崂山依山傍海,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以大海为元素,设计生活化剪纸作品,把孩子们用心制作的作品挂在走廊、教室里,妆点和美化校园学习生活。还可以制作成书签、团扇、手提袋、展盘等,让剪纸艺术在生活中绽放美丽,展现民间艺术的魅力。

剪纸艺术表现了中华民族淳厚隽永的民情和民风,融入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善恶判断,剪纸生活化,将剪纸艺术与生活相联系,从而让我们的学生爱上剪纸,继承和发展这一非遗传统文化,并用创新的思维赋予这古老艺术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徐凉玉.浅谈小学剪纸教学方法.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2]王倩.民间美术进课堂教学初探.美术教育研究,201112.

[3]章玲.传承与发展——谈“生活化剪纸”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美术教育究,201810

[4]谢明霞.论小学剪纸课创新能力的培养.少年儿童研究,20111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c02a30e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2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