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古海陵八景

2022-03-28 10:47: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泰州古海陵八景》,欢迎阅读!
海陵,八景,泰州



海陵八景为:泰堂明月、驼岭清风、凤池笔颖、贡院奎光、西湖春雨、范堤烟柳、董井寒泉、天目晴岚。 一、泰堂明月:泰堂,在旧州治内(遗址在今泰州市海陵区人民政府大院内),宋宝庆中州守陈垓建,以州名为名。泰堂匾额悬于大堂之上,堂前天井广阔,地势高峻,州人常来此赏月,倍觉月明如洗。诗云:高匾巍然牧爱悬,汤铭重示自何年。相看夜夜来明月,不愧时时对昊天。草满松庭长浥露,花深卧阁不笼烟。清光堕地寒如水,偏照淮南郡守贤。 二、驼岭清风:驼岭,以地面隆起若驼峰得名。遗址在今海陵北路泰州市人民医院内。明代前,驼岭一带苍松翠柏,展干伸枝;异草奇花,喷香斗艳;登临游赏,两胁生风。明邑人丘容《驼岭清风》诗云:蜀冈多秀灵,驼岭产奇树。长至清风生,炎蒸不知处。说明这里有奇树,多清风,是炎夏纳凉的好地方。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千户谢成在岭前建守御千户所。所署主体建筑有:头门、仪门、大堂、二堂、后堂等。岭清风匾额即悬于二堂上。此四字,相传为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书。后千户王之屏又在大堂上悬经武二字匾额。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87年),裁撤千户所改设卫所,因大堂毁于火,以二堂为大堂,后堂为二堂。增建花厅、书房、后宅及厢房于所署左右。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卫所千总曹相,重摹更新驼岭清风匾额,悬大堂上。自千户所及卫所先后设此后,驼岭地区渐小,日趋荒芜,仅剩古银杏、柞榛等树数株,稀疏竹林一片,风光大为减色,无复旧观。 三、凤池笔颖:凤池即学宫泮池,遗址在今国泰宾馆东侧。明正德间按蒋诚凿于仪门之南改作亭其上。又于棂星门外开三池,筑基其中谓之凤凰墩。久后内池废,亭亦毁惟存外三池。近旁有南山寺塔(文峰塔),高插云间,每当夕阳西驶,塔影落泮池内,宛如大笔,成一美景。文峰塔俗称南山寺塔,为宋时泰州知州周孟阳所建,何时倾圮无确切记载。据传仪征郑节妇借宿其中焚香遗火,出门而去,火作塔毁。嘉靖初遗址尚存。末年,僧官盛芳掘地取砖,于方孔中得金佛,当没入官,后湮为平地,遂失其所。万历四十八年,州守韦宗孔命僧官寻觅塔基,掘地三尺,得旧址重建,基向俱如旧。清光绪十三年复毁于火,邑人陈文铎等募捐修复如旧。 解放后,塔尚屹立如故。一九六八年始被拆除,于其基地建泰州水泥制品厂仓库。而凤池则早在解放初期修建粮库时为便于装卸,开通河道而改变面目。凤池笔颖,遂成陈迹。 四、贡院奎光:宋时贡院在南山寺西,遗址在今海能水泥制品公司西。绍圣四年建,有殿堂亭阁六十三处,州守陈垓造屋备制,以选秋闱之士(省试)。地势高敞,如天马横空,名天马峰。康熙时移试院至明都察院旧址,遗址在今府前路2号。有诗云:俊乂何时海上收,锁闱开向郡南头。文章一代声华往,礼乐千年教化留。地废自应禾黍长,时来还见凤麟游。兴贤会萃钟山胜,夜夜奎缠紫气浮。 五、西湖春雨:西湖即小西湖,因其小巧玲珑而得名。湖畔有春雨草堂,建者取:春花秋月,细雨轻风之意,故景曰:西湖春雨,遗址在今泰山公园内岳阜西侧。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经常在此吟诗作画,曾写下有名的《贺新郎》一词,脍炙人口。可惜湖上一些古建筑今已湮没。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保护名胜古迹,于一九五一年七月开始疏浚泰山脚下玉带河,沟通小西湖的水源,浚深拓宽小西湖。湖西扩展土地二十亩,植树绿化。在迂回曲折的小西湖上先后架起四座造型各异的小桥。在树荫、竹林之间,建有仿古六角亭两座、竹亭一座。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别饶佳趣。另有洞壑幽深的假山,点缀其间,增添秀色。 湖上拱式桥之西北角有楼,楼周广植天竹、绣球、龙槐、紫薇、枫树、香樟等花木;楼后方则为桂花林、腊梅丛。古老典雅的阅览室和新建的古槐亭分布左右。隔湖东北望,有拆迁来的泰山行宫二殿,巍峨壮丽,保留了明建筑的特色和南方风格。 六、范堤烟柳:宋范仲淹为泰州盐官时,奏筑长堤以捍海潮,护民田数百里,生民恃之无恐;堤上遍植垂柳以固堤身,夏秋浓阴蔽地,行客誉为甘棠。遗址在今海安、东台沿海一带。有诗云:长堤捍海几经年,万柳青青含晓烟。鳌极永安潮应月,蜃楼高结碧连天。自宜煮水堪成赋,不畏扬波好种田。我亦乡人事疏凿,漫将经济继前贤。 七、董井寒泉:井在东台(旧属泰州)西溪镇,遗址在今东台镇。相传董永遇仙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个故事内容和《天仙配》大体相似,




但情节稍有不同。据云:永为西溪人,值年饥丧父,无以葬,乃卖身于富室,贷主人万钱,以营丧葬,后感动天女,为偶一月,织缣三百六十匹以偿,乃凌空而去。井乃仙女缫丝所用之井。附近有辞郎河、凤升桥,为仙女别永处。董永逝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和善良的仙女,在东台广福寺后建了董永墓和董孝子祠。明英宗天顺(1462)陕西巡抚李诚莅临此地,查问了缫丝井的遗迹并慷慨捐银在井上建亭,兴化人顾繁为其作记。明万历四十年1612西溪巡检刘文奎又在此修亭作记。 八、天目晴岚:天目即天目山,在姜堰镇(原属泰州,今姜堰市)北二里许坛子口(今姜堰溱河南端),高二丈三尺,周二百三十步,形似伏钵。此山有二井,其水清冽,相对如目,故名天目山,天目山有鹿女台,相传王鹿女者曾居此山。有诗赞曰:形胜东来第一山,岚光飞满日堪攀。尘封废井璧何在,草没高丘鹿未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c295275a26925c52cc5bf9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