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学价值

2022-05-06 16:26: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学价值》,欢迎阅读!
流行语,传播学,价值,网络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从“俯卧撑”到“打酱油”,从“躲猫猫”到“70码”,从“被自杀”到“被就业”,从“裸油价”到“压力差”……可以说,每一个网络流行语背后都对应着一个新闻事件。

而反过来,网络流行语在新闻事件的传播中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这些流行语不仅加快了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还由于这些词汇往往不仅指向某一具体事件,并且高度浓缩某种社会心态或社会现象,从而具有更广泛的新闻学意义。此外,与网络流行语相关的事件往往是起源于网络,而通过传统媒体的积极介入扩大了传播范围,并在双方的共同作用下促成问题解决,因此,还促使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形成舆论监督的合力。从更深层次上来看,网络流行语在大范围中得以流行,还体现了社会宽容度的提高以及舆论监督空间的提升。 流行语助力新闻事件传播

互联网使用开始,就存在着不少网络流行语,MM代表美眉,“伊妹儿”代表E-MAIL“恐龙”代表不好看的女孩,等等,但这些流行语没有太多的社会含义,只是一些简化或戏谑的网络用语而已。但近年来,伴随着网民队伍的扩大和素质的提高,很多热点新闻事件和新闻现象,都会催生一批网络流行语,而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又反过来加速了新闻事件的传播和对社会现象的探讨。这些与社会新闻事件相联系的网络流行语,较之“MM”代表“美眉”这类简单的谐音,有着丰富得多、深刻得多的社会学和新闻学涵义。 “俯卧撑”是最早大面积传播的网络流行语之一。

去年6月,贵州瓮安一名14岁的少女溺水身亡,然而,当地相关部门在就此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中称,在少女溺水之前,其同伴曾制止过其跳河行为,见其平静下来,同伴“便开始在桥上做俯卧撑,当做到第三个俯卧撑的时候,听到少女大声说‘我走了’,便跳下河”。这一匪夷所思的解释让舆论哗然,“俯卧撑”一词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在随后的媒体报道中,“俯卧撑 一词无不成为焦点,事件的社会关注度也随之升级。此后,“俯卧撑”一词还成了网友对一些问题因某种原因引而不发、不在意、不理睬、冷淡漠然甚至不为所动、做立场中立状的代名词。 一个“甚至连感冒都没有”的年青人,却因一个游戏玩出一条人命,这是“躲猫猫”一词流行背后网民的追问。今年2月,24岁的男子李荞明因盗伐林木被关进云南晋宁县看守所,28日下午受伤住院,4天后在医院死亡。当地公安机关解释,当天李荞明受伤,是由于其与同监室的狱友在看守所天井里玩“躲猫猫”游戏时撞墙所致。一时间“躲猫猫”传遍网络,也传遍大江南北。在对李荞明之死真相的关注当中,“躲猫猫”也成为社会质疑有关方面掩盖事件真相的尖锐讽刺。

今年57日,杭州闹市飙车案中,富家子胡斌驾驶跑车在人行道撞到大学生谭卓,造成谭当场死亡。次日,杭州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案发时肇事车辆速度为70码左右,这与目击者称“受害者被撞飞5米高、肇事车车速至少每小时120公里”的说法,形成强烈反差,70码”由此成为讽刺官员袒护富人、权力与金钱“结亲”的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不仅加速了某一具体事件的传播速度,由于其具有的引申含义,还常常引发人们对于某一类社会现象的关注。2008年年末,从山寨手机开始,“山寨”一词红遍大江南北,关于这种起源于深圳沿海,以快速模仿、小作坊起步、简单复制为特征,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 也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讨论。起初引起社会热议的是山寨手机存在的合理性,争论山寨手机应被招安还是被围剿。随着“山寨”一词传导到数码相机、液晶电视、笔记本等领域,关于对山寨现象、山寨产业的讨论,也逐层深入。“山寨”是涉嫌抄袭,还是体现草根智慧,不断成为舆论焦点。随后,关于“善打擦边球,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的事物,更被称为“山寨文化”,并成为一种现象的代名词。

这些与新闻事件相关的流行语,无不在加速新闻传播、提升社会关注度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这些流行语因其背后具有的深刻含义,或幽默,或讽刺,或引申,产生新奇别致的效果,常常让人会心一笑之后又掩卷深思,因此颇能吸引眼球。 如“被自杀”“被就业”这些词看似匪夷所思,实则意义深刻。“被自杀”一词来自一些案件报道,其中警方关于受害人“自杀”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所以网民们创造了这个词来表达不满。“被就业”一词则是近年来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的大学生们发明的——有高校毕业生网友称


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的公章,他于是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

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往往是与热点社会事件相关的关键性话语,是对新闻事件的概括和浓缩,一个异常简洁的表达,却潜藏着丰富的潜台词——一种事物, 一个比喻, 便指代着某种现象或事件,暗喻着网民复杂的心理感受,浓缩了民众的社会情绪。当公众参与新闻事件的讨论时, 无需过多的说明和解释,只需一个词,一切尽在不言中,因此极大地提升了事件传播的速度。

随机读管理故事:《童言无忌》

元朝大画家何澄根据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的故事绘制了一副《陶母剪发图》。画的意思是说:晋国有一个叫陶侃的贫困青年,有一天,他的朋友陆逵来拜访他,因为没有钱买酒招待他,陶侃的母亲在仓促之间,便把她的头发剪下来去卖钱换酒。 这幅画被年仅八岁的岳柱看到了,便毫不客气地指出了画中矫情悖理之处:陶侃的母亲手上戴着金手镯,却要剪下头发去换取酒食,这是不合情理的。因为金首饰很值钱,完全可以用它去换酒,何必匆匆忙忙把头发剪了去换酒招待客人呢? 作为一个孩子,他根本不去考虑《陶母剪发图》所宣扬的魏晋名士风度,而是根据自己对生活、对人事有限的直观认识,去理解画面的意思,所以他的诘问一针见血,切中问题的要害。 成年人总是以为自己看过经历过的事情太多了,总是在强调一种成熟,中国自古就有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样的训诫。其实有时候社会新鲜人独特的视角正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们所不及的地方。因为单纯所以直接,于是他们所提的方案可能就最有效。一个成熟的管理者是不会正面否定年青下属的新创意新想法的,这一次也许不能用,但是下一次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了呢? 自以为是的主管常轻视成员的创意,从而关闭成功的大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c5543ec5b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