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3课《杜甫诗五首——哀江头》教学设计

2022-10-15 19:13: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3课《杜甫诗五首——哀江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江头,散曲,选读,杜甫,宋词

哀江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哀江头》中今昔对照的手法。 2、让学生理解《蜀相》中寄托的诗人的身世感慨。 3、让学生体会《登岳阳楼》雄浑阔大的意境。 4、让学生体会这几首诗中体现的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天。当时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写下这首名诗。 二、朗读诗歌。 三、结构分析

按现实——回忆——现实,将诗歌分为三部分,请找出标志性的语句。试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1、行曲江所见景象 2、忆往昔繁华盛况 3、发物是人非感慨 四、鉴赏和探究 1.朗读第一部分。

思考:1)诗人独行曲江为什么要“哭”,他看到了什么?

明确:“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千门”,极言宫殿之多,可以想见当时的繁华;但加一“锁”字,便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萧条巧妙地构成对比。“细柳新蒲”,又是一个天到来了,只见细柳袅袅,茵茵蒲芽,生机盎然。“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衬哀情,含有肝肠寸断的悲痛:江山易主,旧的主人仓皇出逃,如画江山沦入敌手。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诗人不禁心中大恸。

2)既然内心痛苦,为什么却不大声地哭,而是“吞声哭”,而且要“潜行曲江”呢? 明确:因为当时江山易手,安史叛军已掌控长安。“黄昏胡骑尘满城”,此时天已黄昏,胡骑出动,扬起了满天灰尘,给人一种高压恐怖气氛。诗人的这些谨慎的行为都是尽量不被叛军发现的无奈之举。

小结:第一部分写行曲江所见景象。(荒凉、破败) 2.朗读第二部分,划分层次。 三层:A. 总写往日繁华。

B.具体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游苑的情景

C.写对李杨二人自食恶果而酿成悲剧的感慨。


1)此段写班婕妤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明确:“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这几句具体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游苑的情景。“同辇随君”用班婕妤典故,与唐明皇宠爱杨贵妃形成对比。当年汉成帝未能做成的事,唐明皇做出来了;班婕妤不屑于做的事,杨贵妃却自鸣得意地做了。言下之意,暗讽唐明皇荒淫好色。

2“一笑”是谁人之笑,同学们从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接下来四句写杨贵妃的骄纵得意之态。“才人”是宫中女官,她们身着戎装,骑着有黄金勒口的白马,带着精美的弓箭,翻身仰天射中比翼双飞的鸟儿,杨贵妃为之嫣然“一笑”“一笑”二字颇有言外之意。妃子“一笑”,唐明皇能不开心?联系周幽王为博妲己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典故,这“一笑”之中又有多少讽刺之意!

小结:第二部分忆往昔繁华盛况。通过古今对比,揭示了李杨二人荒淫无度和大祸临头之间的必然联系。 3.分析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为后四句。写诗人在沧桑巨变之前的哀思,总结了全篇,且照应了开头。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人生总是有感情的,诗人触景伤怀,泪水夺眶而出;而大自然是无情的,江水自流,江花自开,它们不管人世多少沧海桑田,亘古如此,未有终极。这里以无情衬有情,更见伤痛之情深。此时天已黄昏,胡骑出动,扬起了满天灰尘,给人一种高压恐怖气氛。这样,开头写的诗人为何要“潜行”“吞声哭”便有了答案。诗人忧愤交迫,心急如焚。末两句有两种解释:一是诗人想回到城南住所,却反而走向了城北,心烦意乱竟辨不清南北方向;一是诗人明知住所在城南,却驻足眺望城北,翘首盼望官军的到来,因为唐肃宗此时在灵武,灵武在长安以北。诗人同时写的《悲陈陶》一诗中有句“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含意相同。陆游《老学庵笔记》云:“北人谓‘向’为‘望’”可见“望城北”即“向城北”意。

4.主题归纳:这首诗写诗人在安史乱中独行昔日繁华之地曲江的感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诗人忧时伤乱的哀思。(主旨)

5.诗中哪些词句表现“哀”?试找出来加以分析。 明确:“哀”字是这首诗的核心。

1)开篇第一句“少陵野老吞声哭”,就创造出了强烈的艺术氛围,一个泣咽声堵的老人,偷偷行走在曲江的角落里,这就是曲江今日的“游人”!第一句有几层意思:行人少,一层;行人哭,二层;哭又不敢大放悲声,只能吞声而哭,三层。

2第二句既交代时间、地点,又写出诗人情态:在日游览胜地不敢公然行走,却要“潜行”而且是在冷僻无人的角落里潜行,这是何等的不幸!重复用一个“曲”字,给人一种纡曲难伸、愁肠百结的感觉。两句诗,写出了曲江的萧条和气氛的恐怖,写出了诗人忧思惶恐、压抑沉痛的心理,含蕴无穷,不愧是文章圣手!

3)睹物伤怀还是哀,“千门”,极言宫殿之多,说明昔日的繁华。而着一“锁”字,便把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冷落并摆在一起,巧妙地构成了今昔对比,看似信手拈来,却极见匠心。“细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岸上是依依袅袅的柳丝,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为谁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c6daf5cba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