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生命观与养生观

2024-03-15 18:18: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中医生命观与养生观》,欢迎阅读!
养生,中医,生命

浅谈中医生命观与养生观

中国文化的生命观是强调万物均由自然产生,生命有生死,但有延续,其生命观是“火尽薪传、生生不息”,所以在《黄帝内经》中提出“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在此理论下,《黄帝内经》中认为健康就是人体的内环境、人体与社会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为此,中医提出了“治未病”的养生观,《黄帝内经》将养生置于《素问》之首,在《宝命全形论》等篇中进一步将养生升化为“善待生命”的价值需要,也就是中医学生命观和养生观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尊重和珍惜生命的“贵生”思想。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贵比千金”。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一思想演变成了中医养生思想的特色与优势。柳长华教授认为在这一养生观的指导下,《黄帝内经》养生的基本观点为恬淡虚无、四时调摄等。

当今社会中医养生渐成流行时尚。但多为各种养生之术的操作,而对养生思想却未能重视,我们只有追求道和术的统一,才能发挥各种养生之术的最大效应。因此,只有在明白贵生的基础上,才能真正领悟养生真谛。中医养生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延年益寿,延长生命的量,也就是寿限;二是提升生命的质,就是质量,追求身心健康。

生命的量就是我们要尽可能达到天赋的寿命,即中医所讲的天年。而生命的质表现在身体上:首先要身全,也就是身体器官的健全,当今西医占主流医学情况下,大部分器官均可切除。但只有在事急病危的时候,不得不为之。究其根源在于人们不知预防,不知养生,最终只好降低生活品质,让身体抱残守缺,以求尽量延长生命的存活时间。其次要体健,仅有身全还不够,必须具备健全的功能,否则脏器就会徒有其具而未尽其用,


中医称为痿和痹。第三需追求身无病痛之苦。除了身全体健,还要脏腑和顺协调。很多人活得很痛苦,但是却未发现实质性的脏腑疾病,其实就是脏腑之间的和顺协调的关系出了问题。就像一个团队,每个成员均很优秀,但工作中总会出问题,原因就在于成员之间的关系配合出了问题。最后就是追求能够尽其天年,无疾而终,安详去世。生命的质在心理层面的表现有以下方面:首先是欲望的自足,不可过度。饮食、男女,人之大欲,饮食首先在于充饥解渴,在此基础存上适当满足心理需要,要求饮食的精致、情调、氛围等,成为一种精神享受。男女之事本来是为了繁衍后代,但是掌握适度就是人生最美好的享受,有益身心健康长寿,但须有度。中医为此提出得“七损八益”养生观,值得人们去学习掌握。其次是要对当下满意,实现力所能及的意愿。切忌做事不切实践,追求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三是生命的质在心理层面的最高层次是称心,即精神的满足,追求精神的愉悦和自由,人需有自知之明,具备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对此的描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此为中医养生观的最高境界。

中医倡导的养生方法大致包括导引行气、按摩导引、守一存思、内丹、服食等方法。其中导引行气、按摩导引、守一存思均可通过现在健身气功的多个功法得到体现。导引行气是实现中医生命观和养生观的重要手段,《黄帝内经》中提及“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其中术数即指导引行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c92e50e67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6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