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笔记

2023-04-25 14:3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笔记》,欢迎阅读!
上册,古诗,语文,年级,笔记

1《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主题】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政治抱负,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字,统领全诗,点明观察的地点和对象,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俯瞰大海见到的神奇壮观景象)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树木、百草 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洪波 景)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①描绘画面: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荡漾,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②赏析:这两句动静结合总写海面之景和山岛景象。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特写山岛之景,突出欣欣向荣景象。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特写海面之景,突出惊涛拍岸景象。

字既写出了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也写出了诗人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 备注:“水何”六句实写,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

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赏析

1虚写,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 2)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政治抱负,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2、炼字

两个“若”字可以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 描绘了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政治抱负,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四、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

【主题】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一、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 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柳絮。 子规:杜鹃鸟。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借景抒情,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渲染了愁苦凄凉的气氛,抒发了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2. 闻道龙标过五溪。


次句写闻讯。“过五溪”,写出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看似平淡,其实含有悲痛之意。 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赏析

1)拟人,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 2)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借物传情,想象奇特,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3、《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主题】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思亲之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一、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点出诗人离家远游的身份、处境;勾画出江南旅途中所见的江水与青山的明媚景色。 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描绘画面

春天,江潮上涨,江水与河岸,江面与地面连成一片,江面显得更加宽阔,和风顺畅,一叶白帆,端端正正,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 2、炼字

1)“阔”,写出了春天到来,河水上涨,两岸之间水面格外开阔的景象,用词准确形象,在空间上,视觉上给人一种无限开阔的感觉。

2)“悬”,写出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用词生动准确,突出了大景中小景的形象。 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赏析

1对偶、拟人,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 2)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3)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2.描绘画面

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却已悄悄来临。 四、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你从内容,情感角度谈谈对尾联的理解

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点明主旨。

4《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主题】这首写景小令动静相衬,寓情于景,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 抒发了诗人孤寂悲苦,思念家乡的感情。 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ceb6fcf9c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