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追月

2022-09-10 06:16:5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彩云追月》,欢迎阅读!
彩云追月

彩云追月》是著名作曲家任光先生创作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乐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舒缓和富有弹性的节奏,描绘了秋高气爽的夜晚,人们看到浩瀚的夜空中,云彩时而遮盖了明月,明月又时而露出了笑脸,彩云与明月交相辉映。表现了人们在中秋佳节赏月时的愉悦心情。

王范地先生将此曲编订成琵琶谱,他是在琵琶上运用现代琵琶演奏手法加以编配的,由于在琵琶上运用了和声织体与复调,因此,对于轮指的使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可以说,学习演奏这首曲子,一定会对演奏者在操作及音乐表现等方面有个提高的。

这首乐曲用于考级的话,中国音乐学院及上海音乐家协会均定为三级曲目,中国音乐家协会将此曲定为四级曲目(是林石城编订的那首)。相比之下,我以为还是王范地编订的这首好一些。技巧编配合理,易于操作。

此曲用调是使用琵琶的本调——D调,四四拍子。速度是抒缓的,大概在每分钟70拍左右。

乐曲开始有四小节的探戈舞曲节奏音型。因为,四四拍子的律动特点是强、弱、次强、所以每小节第一拍的双音可以略重一些,强化低音效果。后面的和音时,则要有所控制,轻一些为好。分的触弦位置还可靠上一些,使其与重拍音形成鲜明对比。值得一提的是,第3小节有三个泛音“6”“4”音成大三度的和音,(我非常欣赏王先生此处的创意,有画龙点睛之笔。)一个泛音的运用解决了和音的安排。这一小节的“4”音是用名指来按,泛音“6”用食指在二弦一品出浮点泛音,同时双弹。此时,由于左手名指与食指的按音重力不同,易出现或泛音不响,或按音不实之瑕疵,演奏者要特别注意。第四小节的小扫,是按“3 5”两个音加一个空三弦,拨弦位置靠上(在18品以上),与品平行拨弦为好,弱一些发音。

接下来的演奏就与轮指有着密切关联。此曲应该是每拍两个轮。每一小节的长轮看其时值就会算出有几个轮。

5小节5. 6两拍的演奏四分附点的“5.”应该是一拍半,两个轮加上一个挑,拇指这个挑正好落在第二拍上,第二拍的后半拍的“6”音应该再弹一个半轮即可。

在练习时,此处可以用查数法进行训练,一拍数两个数,就是一、二、三、四。一是半轮四个点,二是全轮五个点,三是拇指挑弦一个点,四是半轮四个点,正好第三拍的“1”音为挑。然后双弹“2”音,在挑”3““5”,这一小节就完成了。这种音型全曲出现过三次,是均如此。

10小节为轮双复调,那么每拍还是应该作两个轮。同时轮双弦,也就是作八个轮时,拇指都要挑过两根弦。这一小节是这样演奏的——

1.在二把上用中指按住“3”音,食指按在三弦的“1”音上,拇指起轮先作三个轮。

2.第四个轮是“3”音与“5”音的和音,左手食指按在一弦的“5”音(此时先按“1”音时,由于是横按,食指已经就在“5”音上了),原来中指按的“3”音保持不动。右手稍外移,拇指起轮完成这个半拍的和音。

3.剩下四个轮,是左手名指去按“3”音外面同品上的“6”音,为一个轮;再用小指去按“7”音,为一个轮;抬起小指露出“63”和音,为一个轮;再抬起中指,露出“53”和音,为一个轮。就这样完成了八个轮的组合。


一般在作轮时,要求拇指的挑弦力度要有所控制,不要呈强势,以免出现周期律动,给人不圆的感觉。那么在轮双弦时,更是如此,更要用心控制才好。

40小节是个四拍的长轮,第二拍的“6”音易于和第三拍的“6”音连在一起,为了体现出第三拍,必须在第三拍的“6”音上,加以重挑,用以区分,突出次强拍的音头。第42小节也是如此。

44小节的扫弦的一组按音,一组属和弦(四六和弦),按音一定要坚实,紧接就是第45小节,要有所准备连接下去。

45小节连着6小节的简单复调部分,是长音与节奏音型的组合,这是全曲的一个关键部分。就每小节头两拍来看,一个是切分节奏,一个是附点节奏,后两拍都一样。

先说切分节奏的弹法——

第一个轮:勾四弦半轮一弦;第二个轮:挑二弦半轮一弦;第三个轮:全轮一弦;第四个轮:挑二弦半轮一弦;第五个轮:挑二弦半轮一弦;第六个轮:全轮一弦;第七个轮:挑二弦半轮一弦;第八个轮:全轮一弦。关键是第四个轮与第五个轮是紧接的。

再说附点节奏的弹法——

第一个轮:勾四弦半轮一弦;第二个轮:全轮一弦;第三个轮:全轮一弦;第四个轮:挑二弦半轮一弦;第五个轮:挑二弦半轮一弦;第六个轮:全轮一弦;第七个轮:挑二弦半轮一弦;第八个轮:全轮一弦。关键也是第四个轮与第五个轮是紧接的。

这六小节中, 45小节、46小节在第一声部的旋律是一样的。47小节与49小节的旋律完全一样。48小节和50小节的旋律节奏是一样的。第二声部可分三组相同节奏以辅之。

再是,前面第789小节的划弦要清晰流畅,78两小节第四拍的划弦不要太快,因为,它是占了一拍的时值(四分音符),与第一拍的八分音符时值应该是不同的,要处理好。后面的相同旋律均如此。

另外,曲谱里有多个装饰音,是复倚音。是用半轮接挑来完成。如:第78小节的第三拍,111213第三拍,还有第17小节的第三拍都是一样。“56”两音的半轮应该为5655, “23”两音的半轮应该是2322。后面相同旋律均如此。

51小节的第一拍、第三拍都有强音记号,一定要表现出来。

18小节的第一拍“1”音和第23小节第四拍的“2”音,都有个颤音记号“tr”,用颤指配合轮指表达出来。我在教小学生演奏此曲时,第18小节的”1“音,改用小指按”1“音,省略了这个颤指,因为他们演奏有困难。大家也可参照。

22小节的后两拍的“6“音,是滚指演奏,每拍8个点,两拍16个点。

全曲最后的划弦是食指按“5”音,中指按“3”音,从空四、空三划到一弦,顺势一挑小指按的高音“1”,此时小指按住“1”音不放,食指再点按三弦六品的泛音,小指吟弦,美化“1”的泛


音,全曲就圆满结束啦。

以上所述是个人演奏经验之谈,仅供大家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d1c804cfad6195f302ba63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