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诗句——《上元应制》

2022-09-01 17:12: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元宵节诗句——《上元应制》》,欢迎阅读!
应制,上元,诗句,元宵节

元宵节诗句——《上元应制》

《上元应制》原文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 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 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

《上元应制》译文灯烛林立,照得见远处的叠耸青峰,皇帝的仪仗降临在皇宫最外面的门楼上,百姓欢声庆贺。 皇帝到这里并非是要赏灯,只是想与民同乐罢了。

上天被感动了,特意在天上留了皎洁明亮的一轮月亮,人间更是上下和睦,似乎这一刻的春光将在百姓心里永驻。

说到百姓们向皇帝祝福的原因,是因为仁宗皇帝即位四十余年来勤政爱民,百姓深受皇恩缘故。

《上元应制》赏析应制诗就是大臣们服从皇帝的旨意完成的皇帝亲自命题的诗。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花灯节,或者叫元宵节。 这一日人们要办灯会,逛庙会,赏灯游戏

皇帝在这一日站在皇宫门楼上接受百姓的瞻仰,是表示自己希望百姓能安居乐业,而自己则愿意与民同乐。

这在古代并不稀奇,很多皇帝都用同样的方式安抚过民众。 蔡襄的这首作品,全诗用了很多歌颂性质的字眼,不知那位仁宗圣主是否感到了肉麻,大概人们都是喜欢听奉承话的,而皇帝尤其是


这样的人,所以这首诗里蔡大诗人竟字字带着阿谀奉承的嫌疑。 像什么千峰高列,宝炬,方喜,宸游,万众心,搁光阴,尽庆封祝,惠爱深,这些词很夸张,很难说百姓真有这样深的感恩之心,四十余年中仁宗真的就老是为百姓着想。

说实在的,那年头读过几年书的人,都会写这样的句子,这首诗太俗套了。

蔡襄的诗确实水平一般,他的书法据说名列宋四家之一,大概他专心书法,对于写诗并不用心,只是应制之类作得多些,声名传出去竟有了蔡公善诗文的说法吧。

应制诗一定得合皇帝的意,不能风头盖过了皇帝,能多肉麻就多肉麻。

也许这样题材的诗,向来是难免使读者笑话的。

臣子唯唯诺诺站在皇帝宝座下,尽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仍战战兢兢,生怕诗做不好,轻得不受倚重,重得丢掉性命,那么只好拣好听的话说了。

这样的日子还不是一天两天的,伴君如伴虎,时间一长,于是这样的诗歌就好像从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流传得也自然多了,久而久之竟造就了蔡公善诗文的佳话。

要说诗的内容,其实还挺喜庆,挺热闹的,如果不是皇帝不合时宜地出现,又很合时宜地要求臣子们写下应制诗,蔡襄就不会这样写了。


写上元佳节,俗得只写赏灯,写庙会的人头攒动,写些百姓中间发生的爱情什么的都比写平民对君王的拥戴要强。

既然要与民同乐,就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说什么宸游不为三元夜,那就没有什么乐趣了。

《上元应制》作者简介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军仙(今属福建)人。

天圣(宋仁宗年号)进士。

历任知谏院、知制诰、翰林学士、三司使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福、泉二州,英宗朝以母老杭州府事。 卒谥忠惠。 工书法。 有《蔡忠惠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d493d8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1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