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读后感

2023-01-09 15:39: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平乐村居读后感》,欢迎阅读!
清平乐,读后感

清平乐村居读后感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首小词,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平乐•村居》读后感,希望大家喜!

《清平乐•村居》读后感篇一

我读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后,感到词中的老人是那么的悠闲,他们的儿女们是那么的勤劳,真令人欣慰。

词中描绘了在一个长满青草的小溪边,有一座农家的茅草屋,远远地就能听见屋里有人在喝酒谈笑,他们是谁呢?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对老翁老妇喝醉了酒在那里逗笑取乐。屋外,他们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锄田里的杂草,二儿子在院子的大树下编织鸡笼,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头剥莲蓬,这种情景是多么的令人感动啊!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这样的情景的确令人向往。在我们村子里有一对年过花甲的老翁老妇,他们忙于生计,而儿子却养尊处优。老两口有一独生子,天生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在他小的时候,我们可以说他不懂事,但如今已过了而立之年,却还是伸手向父母要钱。试想一想,这个儿子可悲吗?真可悲!这对老人可怜!的确可怜。我想,同是老人的儿子,怎么同词中的儿子有那么大的差距,他怎么如此不知羞耻。他也不想一想,一旦有一天,离开父母,他该如何生存。

身为当今的青少年,我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应该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尊敬老人,让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及早得以消除。共同创建一处和谐的家园,让我们地球村更美。

《清平乐•村居》读后感篇二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此时,我正读着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其实我会陶醉于其中,一边读,一边想,这会我就想到了:茅屋低矮而狭小,只能容下几个人,溪边长满了青翠欲滴,嫩绿的草。又是谁家的白发老公公,老婆婆用带着陶醉情意的吴音相互说笑、问好。大儿子拿着锄头在溪水东边热火朝天地锄着豆草,已经锄得汗流浃背,大汗淋漓了,而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一会儿编编,一会拆掉一些,他的手青一块紫一块,有的手指还被拆肿了。咦?活泼顽皮、最讨人喜爱的小儿子呢?哦,他呀,原来正躺在溪边剥吃那清香四溢,美味可口的莲蓬呢!想完了,不过那场景在我脑中回荡着,过了好一会儿,我才回过神来,我很喜欢这首诗,因为它有押韵的句子,而且上、下两段都比较好记住,所以呢,我比较喜欢这一首诗。

啊,辛弃疾笔下的诗真好,栩栩如生,还让人一读就懂,这首诗容易让人读懂,还押韵,真好!

《清平乐•村居》读后感篇三

寒假中,闲来无事,就拿出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的《宋词》来读一读。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首小词,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草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青草,满头白发的老公公老婆婆。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 ,大儿子在河东面的豆地里除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手艺真巧。最令人欢喜的是顽皮淘气的小儿子,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

读着读着便身临其境。诗人首先把我的思维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d63f06240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