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建立新型财务制度的思考

2023-04-02 23:40: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独立院校建立新型财务制度的思考 》,欢迎阅读!
独立,院校,新型,思考,建立

独立院校建立新型财务制度的思考

作者:冯荷英 陈传明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10



冯荷英,陈传明

(云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昆明 650106

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基石。独立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普通高校、民办高校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载体。近年来,我国独立院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表现出的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了其培养人才功能的发挥。鉴于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对于促进独立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独立院校;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9-0149-02

一、引言

独立院校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和人才培养共同作用的结果。独立院校是普通本科学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高等教育机构。独立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之处在于其产权的归属,可以归国家所有,可以归社会力量所有,也可以二者共同所有,其性质相似于股份有限制公司,是国家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参与社会建设的表现。

二、现阶段我国独立院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独立院校的特点决定了其资金来源的多元化。院校申请者的投资、社会团里的入股、校外企事业单位的赞助,当然还有学生学费等各种费用,共同组成了其资本来源。虽然来源多元化了,但是教育经费短缺这一问题却依然存在,给独立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较大的阻力。独立院校的财务制度问题,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教育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顺利解决,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体系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独立院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相关负责人的财务风险意识低下;资金利用率不足,资金分配不合理,成本意识不足;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产权责任不明,形成双向不作为的局面等方面。

1.独立院校的财务负责人责任意识不强,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身兼数职现象频发,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高校的财务事宜一般要由校长或院长负责。这些负责人很少精通财会知识,多是在行政岗位任职多年的老教授。其对财会的法律责任认识不明确,再加上平常工作繁忙没有精力去深入学习财务知识,造成了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从事财会行业需要很高的专业知识,而当下我国独立院校由于资金分配的不均,导致了学校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现象的出现,教历史的可以去教政治,教体育的当然也可以搞财务。学校各部门不能统筹发展,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低下,也促使了部门间利益冲突局面的出现。

2.资金利用率不充分是我国各种企事业单位存在的通病,单位内部各部门资金分配不均衡,高校管理者成本控制意识低下,这些都制约着独立院校财务管理的发展。独立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还表现在其具有盈利性。院校中的社会力量投资院校大部分都是为了盈利,而这种盈利性受到了社会效益的冲击。中国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得独立院校也有了公办高校的弊端,独立院校的资金实力明显要弱于公办国有高校,基本上是没有国家的财力支持的,再加上管理层对资金分配缺乏正确认识,导致了资金利用率低下。高校部门间存在着竞争,资金的分配成为了其竞


争的主要方向。校内势力的盘根错节,各专业学院的竞争激烈,使得资金主要流向了实力强大的部门和专业。独立高校的学费一般是很高的,学费收入也是其主要的财政来源。独立高校的经济来源有限,致使其市场意识比较低下,缺乏主动寻找经济来源的动力。一般的独立院校没有建立成本核算制度,缺乏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3.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财会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单位内部监督是财会监督的基础,独立院校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和派系分化严重,使得在出现利益冲突时财会人员只注重自身和本部门的利益,忽视了院校的主体利益。一般的独立院校只是利用财会人员自身进行监督,缺乏独立的监督机制,使得错账和弄虚作假现象频发。目前阶段的高校财务管理还局限于事后的记账和报账,缺乏事前的预测和出现问题时的控制。财务管理只注重对会计账目的核算,没有对院校综合经济状况的统筹。会计信息没有准确的依据,会计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4.产权责任不明确,形成了双向不作为的局面,并导致了院校内部控制的无力。独立院校产权的多元化,使得利润分配容易出现分歧。产权拥有者既有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又有盈利性的企业和社会团体,各方的经营目的不同使得矛盾冲突滋生,导致双方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各方的不作为和思想的不统一使得院校的内部控制不能得到有效实施,主要造成了对外投资的损失和非法筹资等行为的出现。

三、独立院校财务制度管理的应对策略

1.完善财务负责人的会计法律责任观念,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素质。财务负责人应当重点注意财会工作中出现的法律责任问题,主要是统筹全院的财会工作,建立健全院校的内部控制制度,让财务管理在合法有效的范围内运行。独立院校的健康发展需要一批专业财会人员,在拥有记账、查账的基本素质的同时,更有长远的目光和大局观念。院校要对财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充实其专业知识,对表现良好、人格高尚和技能过硬的人员进行嘉奖。

2.提高资金利用率,均衡部门资金分配,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为了公益性和盈利性的统一发展,院校管理者要正确分析院校的优势和劣势,有效地分配资源,加强办学期间的财务控制。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源的统一采购和分配,注重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等。资金分配方面要做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兼顾,要从院校的长远利益出发,投资那些自身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专业和方向,对资源浪费严重的部门进行整顿。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进行资源分配,做到院校的持续健康发展。院校要强化成本控制理念,制定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管理办法,对要投资什么,投资的有效性和费用的支出分配做到明确记录和评估,把高校各项成本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3.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加强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保证财会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独立院校的领导者在注重内部监督的同时,也要做到社会和国家的统一监督。可以定期聘请会计事务所或专业人士对财会信息进行核查,要求其制定更加有效的财会管理办法,也可以邀请院校内财会专业的学生对会计账目进行核实,在做到财务公开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强化预算管理,尽量避免财政赤字的出现,做到用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4.明确产权归属,规定各方责任,强化院校内部控制。独立院校的申请者和合作者是两大产权主体,二者的产权范围直接影响着院校能否正常运行。独立院校和申请人之间存在较复杂的关系,当前的很多独立院校都成为了申请人的分校或附属机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独立院校的独立性。独立院校在管理和日常运行中一定要保持独立性。而对合作方要保持正确的态度,不能把学校管理成一个纯盈利的机构,在社会效益和培养人才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再进行利润分配。财务管理的重点其实还是在院校的内部控制上,因为内因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


向。独立院校要做好内部控制就要做到控制、监督、投资和分配的统筹发展。要进一步明确从业人员的职责,把记账人员、审计人员、采购人员等的职责确定清楚;对一些大的投资和资金投入进行监督和评估,投资前要做好预算,并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对账目和其他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审计,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独立院校的财务管理重点应该放在内部控制和外部协调上,做好正确的预算、分配、监督和控制是今后独立院校财会制度发展的方向。独立院校只有完善了自身的缺陷,才能在当前的市场浪潮中焕发勃勃的生机,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独立院校设置与管理办法第26[Z].2008-02-22.

[2] 刘晓蕾.浅谈独立院校财务管理[J].中国商界,2009(8).

[3] 胡天义.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完善[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

(责任编辑:张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d797fcd5c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