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综述

2023-03-21 06:2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综述》,欢迎阅读!
城市生活,综述,垃圾,分类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逐渐成为治理重点和难题。治理结果的优劣与居民安全感和幸福感密切相关,也是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但是我国城市目前的垃圾分类治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关治理建议。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研究

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现状和问题 1.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现状

我国自2000年开始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试点项目。根据不同的参与主体,垃圾分类治理模式在事件当中可以分为3类。第一种是以政府为主导,街道办事处发挥主导和推动作用,采用行政的治理机制,利用居民委员会去动员各小區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第二种是政府将垃圾分类服务外包给相关环保企业,采用市场的治理机制,用经济手段去吸引居民们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第三种是社会组织加入到治理过程当中,采用社会的治理机制,用环保理念吸引居民加入垃圾分类治理当中。但是在已经试点多年的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垃圾分类也做得并不好。在广州已经实施很多年试点的社区,即便是最简单的干湿分类,也存在许多问题。垃圾分类实际上仍旧依靠保洁员和垃圾分类指导员们的二次分拣。在南京,老年人多的小区和拆迁安置房小区的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参与率相对较高,高档小区的居民参与率反而较低。

1.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问题 1.2.1 监督审核机制的不健全

许多城市的政府部门为了确保城市生活的垃圾分类治理能够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经常在相关措施实施的初期投入大量资金和专业人员。但是,伴随时间的推进,反而逐渐减少了相关投入,导致非常多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治理虽然投入了许多,却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去建立完善的监督和审核机制。政府缺失了它应该发挥的职能,导致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效率的低下和结果的不如人意。除此之外,对于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以及有害垃圾的定义和区别没有相应法律法规或者政策进行明确。 1.2.2 垃圾收费问题多

近年来,由于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源头控制不强,后期处理也不到位,垃圾处理的费用每年都在递增。垃圾收费制度无法发挥应有作用,造成的负面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现有垃圾收费的制度对于漏交甚至不交应缴垃圾收费的企业的罚款,低于他们应该缴纳的垃圾分类的费用,导致很多企业宁愿交罚款也不愿意按照缴纳垃圾分类费用。第二,很多居民对于现在的垃圾收费的标准不同意也不支持,认为这些标准并不合理,所以收费制度的实施对排斥抵制收费标准的居民自然无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或者鼓励居民垃圾分类的行动。

1.2.3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缺乏


上海市垃圾管理处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市的垃圾分类调查发现,有意愿或者说有垃圾分类意识的居民比例为82.5%,远远高于实际上能够做到垃圾分类居民比例13%,居民的分类意愿高,但是不代表他们的分类行为也会相应地高,甚至这两者完全不匹配。居民们都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政策,但是他们并不想去实践垃圾分类。究其原因,第一,因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习惯了不分类垃圾,也就是混合垃圾,历来的意识和习惯难以在一时之间转换;第二,因为居民们认为他们已经支付了垃圾分类的费用和清洁费用,那么垃圾分类就不再是他们自己的责任了;第三,对于5类垃圾的分类,居民甚至连各自种类垃圾桶的颜色都无法搞清楚,对于各种垃圾到底属于哪个种类也存在着较多的疑惑。甚至许多高校本科毕业的大学生,也没办法自信地说他们能够分辨清楚所有垃圾对应的种类,更不用说普通人民群众了。

2 如何更好地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2.1 从多方面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

政府在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中是行政机构,代表着国家的规定,拥有强制性的特点。因此,对应于城市的生活垃圾的治理政府应该在一方面将自己的职能和部门强制权威性充分的体现在工作中,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整改,并监督实施。另一方面,政府还应该加大垃圾危害科学分类知识的宣传,引导公民们正确消费,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以及鼓励居民们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过程当中。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涉及环节和方面较多,综合性和复杂性较强,所以政府相关部门互相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政府部门需要将城市管理的各个部门联合起来,最大化垃圾分类治理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政府应该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要求,除了强制性的管理管制之外,应该充分意识到其社会服务的责任,深入社区等地对垃圾分类的全方位治理进行全面监督,以保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效。只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成为市民们的一种习惯,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才能进一步美化和发展城市,优化城市资源使用的均衡性。只有政府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职能,影响我国新型城市建设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2 垃圾分类教育覆盖面的扩大

垃圾分类教育应该从小抓起,这样的难度系数远远低于居民们形成自己的不分类习惯之后再普及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学校就应该对幼儿灌输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从小孩子的启蒙学习阶段就将垃圾分类的观念形成他们所认可的价值观的一部分。在中小学时期可以进一步将垃圾分类巧妙地融入各个课程当中,同时也可以对垃圾分类知识课程设置相对应的考核,以考试的形式加强学生们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和意识的培养。到了高等教育阶段,环境相关专业可以将垃圾分类设为必修课程,其他专业学院可以将之设置为选修的课程,并且可以鼓励支持相关环保社团的成立,帮助社团在校园内开展宣传活动。 2.3 社会资本促使垃圾分类治理市场化

垃圾的回收利用行业,尤其是可回收可循环使用的垃圾,在回收之后仍旧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发展前景和经济潜力良好。为了促进垃圾分类治理行业的市场化发展,政府可以适当地通过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等手段,为居民和企业搭起沟通和联系的平台。政府可以一方面要将土地政策根据城市的相關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和优化,借助减少或免收税款以及土地交易折算等和合作和相关的优惠政策,与私营企业共同投资发展垃圾分类行业;另一方面加大投入源头的垃圾处理成本,以及引导产业化的形成。

垃圾源头服务指的是将垃圾清理所消耗的剩余资金的部分,用来与一些垃圾处理相关的企业构成合作关系,支付他们的相关产品,并共同优化垃圾分类的处理方案,创新发展前沿技术。另外,除了技术研发等工作以外,完善垃圾分类实施之后的损失补偿机制这一点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要将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的垃圾分类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统一管理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和课税体系,对于难回收的和高污染的垃圾处理提供更高的补贴,对于容易处理和回收的垃圾则提供较少补贴。


3 结论

为了保证新型大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政府、企业和居民应该共同努力,发挥自己监督、市场和社会的职能,采取有效的积极的措施,去改善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过程当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共同促进城市的经济效益提升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君博,林丽.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模式的交易成本分析[J].中州学刊,201010):77-84.

[2]刘建军,李小雨.城市的风度: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与社区善治——以上海市爱建居民区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1901):94-10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da1cd75a3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c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