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写”促读

2023-04-16 20:0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写”促读》,欢迎阅读!
以“写”促读



促读

前不久,我和同事们都在为一种令人尴尬的课堂现象———认真准备的教学环节往往无法得到学生的积极呼应,师生互动无法顺利开展———而犯愁。其原因主要是学生阅读文本这一预习工作没有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显然不可能及时给予课堂以积极的回应,主动探究的热情和兴趣更无从谈起了。



刘国正先生曾撰文指出: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使中学语文课堂不再是老师表演独角戏,不再是学生的沉默打,笔者认为,必须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起来,而要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起来,就必须先让教育对象学生起来。基于此,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探究文本上下了些功夫,作了些尝试,现整理一二,希求讨论。



一、通过仿写句子促读文本

无须赘言,仿写句子在高考复习中是不可忽视的考点训练,但怎样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利用和渗透,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教学中我曾有一试,操作较为顺畅,似有借鉴意义。



要品读故都的秋味就必须阅读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景,因为作者的情感正是散落在这些普遍存在于故都各处、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的秋日之景中。所以布置阅读任务时,我一改往日做法,而是以播放同学们早已熟悉的旋律《春天在哪里》作为切入点,将同学们的兴趣点引导到故都的秋天在哪里,在哪里?它在破陋的小屋里,它在……,它在……”句式的仿写或者说内容的填写上,学生对此颇感兴趣。



从课堂反馈看,故都的秋”———“在小院中每座低矮的破屋内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等填写的精彩句子已充分说明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成了文本的浅层次阅读。有此铺垫,继教学当然也就较为顺畅了。



二、通过拟标题———串情节促读文本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一篇自读课文,文字阅读量很大,如何让学生真正地自读起来呢?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通过拟标题———串情节促读文本的方法。主要支撑原因有两个:一是同册高中语文教材的第二单元集中选编了三篇经典章回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学生对小说回目的设计颇为关注;二是2004年全国15高考语文试题中有7套涉及对联这一知识点,高考指挥棒让学生对对对子的热情大为高涨。



有了学生的这两个心理支撑,为了理清课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情节,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个‘薄情郎痴情女’的‘俗套爱情




故事’画成若干幅图画,你能找出这些画面并为这些画面拟一个标题吗?所拟标题与‘十娘怒沉百宝箱’字数一致,结构相似。”“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尝试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很快就有同学找出诸如十娘心碎细着装甲追悔失佳人十娘船首歌妙音潞河把酒妾弹唱等精彩的标题。为了促使学生将9000多字的文章细细读完,我继续增加难度:小组合作,用拟定的标题把这个俗套故事的情节串起来。这下子可开了锅,同学们很快就了起来。下面摘录几段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编写出来的标题情节



———十娘情深欲从良、李杜有情成眷属、十娘击掌别风尘、李杜同船共谈笑、潞河把酒妾弹唱、孙富情迷十娘貌、歹意孙富巧谗说、无珠李甲中孙记、十娘心碎细着装、十娘怒沉百宝箱、仗义众人愤骂郎、李甲追悔失佳人、孙富担惊为怯鬼……



———十娘计谋欲从良、十娘真情随官人、得愿比翼双飞去、姊妹垂泪别李杜、李杜乘舟离京城、十娘船首歌妙音、孙富巧闻十娘歌、孙富设计李变心、十娘知情应孙富、李甲薄情接千金、十娘断肠入江中、众人流涕惜名姬、李甲愧悔成狂疾……



———十娘有情托终身、十娘心急套鸨母、十娘情深定盟约、十娘遂得从良愿、十娘别众迎新生、李杜恩爱去他乡、李杜月夜兴酒曲、十娘歌乐迷孙富、孙富巧言哄李甲、李甲薄情卖佳人、薄情李甲假哭诉、李甲落泪吐心言、李甲喜接千两银、痴情十娘怒沉箱……



———十娘重情说鸨母、限时用金赎十娘、姐妹齐集送十娘、众人挥泪送李杜、李杜乘舟欲厮守、深夜献歌迷贾人、孙富见色起邪念、李甲受诱听怂言、十娘压愤修容妆、十娘绝望自投江……



———十娘终得出火窟、十娘真情别姐妹、孙富见色使坏计、孙富假意献良策、李甲难启心中隐、十娘心碎应李甲、李甲中道弃佳人……



三、通过写日记促读文本

中学阶段不少学生喜欢用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喜怒哀乐,如何恰到好处地加以利用,我一直在不断思考。特级教师赵克明先生的论文《替林黛玉写一则进贾府日记》,如同一剂催生素,坚定了我尝试运用日记促读文本的念头。不久,我在《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中就进行了大胆的翻版尝试:请同学们阅读文本,随林黛玉去体验一次贾府,替林黛玉写一则进贾府日记。



日记片断涉及了小说的环境,也涉及到了小说的人物。具体说来不但有别家不同的小说典型环境贾府,也有迎客声中众多登场亮相的小说人物,尤其是特别抢眼的王熙凤、贾宝玉等人物的出场描写。通过交流整合,同学们很容易就能对课文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的认识,对文本有了更加全面的把握,对人物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e2e3b0c1a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