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表格式教案

2023-03-25 05:0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山界》表格式教案》,欢迎阅读!
老山界,教案,格式

标题 课型 教学目标 突破重难点

老山界 (作者:陆定一) 讲读课

课时

一课时

1、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3、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

1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朗读、讨论)

2、难点: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思的作用。(朗读、品味)

教学过程

教学媒体

一、激趣引题,设疑自探(10-15分钟)

1、导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2、放朗读录音,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讨论、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3、检查预习,要求学生复述课文,要突出文中关键词语,做到语言简洁连贯,声音响亮,内容周全(常规要求)教师可边引导学生叙述,边课件出示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行踪图。 讨论明确: 全文按时间顺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叙述翻山的经过。

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二、自学展示,解疑合探(5-10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2、讨论明确

时间顺序:“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齐读诗句

静听感悟

与老师交流

听录音 速读课文 口述主要内容

复述课文

回答讨论

简要笔记

自学全文,勾画圈点

讨论交流


“难”体现在:

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 走路难

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 —— 睡觉难 饥饿 —— 吃饭难

伤病员多,敌人追击 —— 处境难

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局部细品,质疑再探(5-10分钟) 1、研读首段:

⑴首段交代了些什么? 【高度(三十里高) 名称(土名叫老山界) ⑵交代高度起什么作用? 【说明山难翻(暗示中心意思) ⑶文题为何用土名“老山界”?(联系与瑶民攀谈一段)

通俗亲切:暗示红军是人民的军队。

2、仔细读第36段,一处写“照着习惯”,一处写“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各反映了什么现实?课文中写了:“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请你以一个红军宣传干部的身份向瑶民说明红军是什么。

3、学生勾画写红军翻山艰难的语句,完成填表。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困难情况



战士的态度



中心思想





齐读首段

研读词语 思考回答

指名读36

完成练习

默读13-30

勾画文句 填表

齐读23

思考交流

适当笔记

齐读末段 思考讨论 集体交流

4、揣摩景物描写

⑴找出最精彩的一段景物描写:半夜醒来观赏夜景(所见所闻) “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喻、排比

⑶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闻”突出了什么特点? 庄严、奇伟。 寂静

⑷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不矛盾。以动写静,角度巧,效果好。(进一步要求学生谈谈自身感受) ⑸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方法写出?

远、近、大、细; 比喻、拟人(山泉呜咽) ⑹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颤,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这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形象刻画。

5、研读尾段:抓住“第一座”“小得很”细加体会。

6、学生议论:红军为何能战胜困难?(人民的军队,坚强的革命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力量等。 四、激励评价,学用延展(8-10分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e30be8eee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