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说苑-政理-鲁有父子讼者》

2023-05-10 15:0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说苑-政理-鲁有父子讼者》》,欢迎阅读!
政理,文言文,父子,训练,模拟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说苑政理鲁有父子讼者》(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曰:“杀之。”孔子曰:“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 不善者久矣,是那么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 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 ”孔子曰:“不教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 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那么百姓从风矣; 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那么民知罪矣。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 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凌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 《诗》曰:'俾民不迷。‘昔者君 ■子导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也J于是讼者闻之,乃请无 讼。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对曰:“政在使民富且寿J公日:“何谓也? ”孔子 日:“薄赋敛那么民富,无事那么远罪,远罪那么民寿J公曰:“假设是,那么寡人贫矣J 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J文王 问于吕望[注】曰:“为天下假设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 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J文王曰:“善J对曰:“宿善不J 是日也,发其仓府,以振鳏寡孤独。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假设何? ”太公 对日:“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假设何? ”日:“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 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 已矣。民失其所务,那么害之也;农失其时,那么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那么杀之也; 重赋敛者,那么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那么苦之也;劳而扰之,那么怒之也。故善 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节选自《说苑•政理》有删改)

【注】吕望,即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又称太公望、吕尚。 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

10 .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凌 久矣/能谓民弗逾乎/

B.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 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

C./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 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

D.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凌 久矣/能谓民弗逾乎/

11 .以下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躬行不从”与“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两句中的“躬”字含义相同。 B. “《诗》日”中的“《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为“五经” 之一。

C. “恺悌君子”与“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悌”字含义相同。

D.“宿善不祥”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


同。

12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孔子强调了教化百姓的重要性,还认为执政者要先做好表率,这样以后 还有人不服从,再用刑罚惩治他,这样人们就知道什么是罪过了。

B.针对鲁哀公“薄赋敛”会让国君贫穷的担忧,孔子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类比君王与百姓的关系,告诉他百姓富足了君王不会贫穷的道理。

C.吕望(太公)认为行王道的国家使百姓富足,行霸道的国家使士大夫富 足;还认为知道好却不实行是不吉利的。周文王听从了建议,当天就进行赈济。

D.关于怎样保护百姓的问题,吕望(太公)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使百姓得 利而不受损害,给百姓衣食而不掠夺他们,不耽误农时,不加重赋税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那么百姓从风矣。

译文:

2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 劳苦为

之悲。

译文:

14 .孔子和吕望(太公)对于君主为政治国的看法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简要 析。3分)【答案解析】

10, D【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那七尺高的墙,人们不能 跨越,

(可是)七百尺高的山,小孩子都能爬上去游玩,因为那是缓延的斜坡。 现在仁义衰落已经很久了,能说人们不会超越界限吗? ”“夫二句首发语词,不 能和后面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今是仁义之凌迟久矣”是完整的句子,其 中“今是”是发语词,与后面的“仁义之凌迟久矣”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项。

11, C【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含义和用法的能力。C项理解 错误,句中的“悌”字含义不同。“恺悌”中的“悌”意为“平易“孝悌” 中的“悌”意为“敬爱兄长句意:和乐平易的君主。/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

12, C【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使士大夫富足” 不合

文意,“霸国富士”中的“士”不是指“士大夫”,而是“武士”的意思。

13, 1刑狱没有整顿好,就不能用刑罚;执政者宣示的教化,应该自己首 先实行

它,那么百姓就会像顺从风向一样地服从。

2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对待百姓像父母保护孩子、兄长保护弟弟一样。 听说他们饥寒就为他们悲伤,看到他们劳苦就为他们悲哀。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 “治”,治理整顿得好,安定太平;“刑”,用刑罚,处置,惩治;“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e63233d8d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