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诗之美 (2)

2022-08-29 00:11: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唐诗之美 (2)》,欢迎阅读!
之美,唐诗

浅谈唐诗之美

要: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唐诗的美是千姿万态的。走进唐诗,犹如走入了一座美的殿堂,鉴赏唐诗,就是探寻美的历程。唐诗之美并不是由单一的形式来表现,它交汇着现实主义的沉郁深邃和浪漫主义的豪放飘逸,辉映着音律之美、色彩之美和空间之美,于有声有色、有形有势、有质有气中体现每篇诗作都是极具感染力的生命体。

关键字:唐诗;情韵美;孤独美;空间美;李白

大唐的傲骨铸就了唐诗的气度,千百年来它以无穷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历代人们都十分重视和喜爱唐诗,唐诗之美也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唐诗之美是一种复合的美,它沉淀着深邃,积蓄着厚重,凝结着辽远,负载着磅礴,是客船上难眠的渔火,是山寺里传来的钟声,是海角与天涯的对接,是天长与地久的凝聚,尽管也会有黄泉与碧落的交融。人们通过这些美德诗歌了解社会人生,培养性情、陶冶情操,为它那丰富的内容所吸引,为它那浓郁的艺术美质而折服。



一、 唐诗的空间之美

唐诗的空间美感体现在空间的变换,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彩云间”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高度落差之大,随舟顺流而下,视点不断变换,如电影拍摄常采用的移景手法。行舟之快,空间画面迅速转换,诗人心情愈发愉悦畅快。全诗给人带来震撼的空间流动之美,真是“惊天地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

当人们接受唐诗中的空间之美时,总免不了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去感受它,所以说,唐诗中的空间美渗透着诗人的人格之美,通过诗的语言、所描述的形象等传递出来,被人们所感知、所体会,陶冶情操。 二、唐诗的情韵美

盛唐诗风不单单因为严格的按照规定好的韵谱来创作诗歌,使其具有良好的音乐感、节奏感。更重要的是,唐诗在托物、言情、写志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如果仅仅关注唐诗的音韵美而忽视唐诗的情韵美显然是本末倒置。

像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其瑰丽的想象,宏大的场面不得不让人称奇。“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聊聊数字,就将天台山巍峨的气势描述的淋漓尽致。“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凭借这两句话,读者大概就可以想象到诗仙太白在太白山中游玩,道路蜿蜒曲折,错综复杂,正要要靠着石头小憩却发现天已经黑了。这两句从侧面也表现出了天台山的巍峨、巨大,也令人佩服诗歌的精简概要。“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云彩为衣,清风为马,天上的神仙纷驾临,这两句当然只有太白这样的诗仙才有如此瑰出奇的想象。诗歌通篇写景,但到最后诗人却转而笑道: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人生性豪放洒脱,不拘一格的特点由此表露无遗,对权贵,政治

的勾心斗角不屑一顾,逍遥行乐的处事态度也表现的淋漓尽。


二、 唐诗的孤独美

在整个唐诗发展中,光彩背后始终存在者诗人的孤独但这种孤独不是离群索居的寂寞,不是自我封闭,而是孤独之美,表现了自由灵魂的飞扬,生命的敞亮和自身价值的确认。

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是最自由的。当李白独自一人面对敬亭山时,鸟飞尽,万籁俱寂,只有天空飘荡的白云,诗人心中舍弃了一切功名利禄、恩怨纠葛,此时的敬亭山不再是客观的审美对象,而是已经被诗人主观化、心灵化,人与山合二为一,难分彼此。正是在孤独的环境之中,诗人的孤独之心超越了主客二分,创造出了自由之境。孤独和寂寞是不同的,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当李白一人在花下独饮时,他虽说独酌无相亲但他并没有感到空虚寂寞,而是在无人共语的孤独中邀明月共饮,在清风明月中舒展自我,自由自在,自斟自饮。当李白被赐金放还后,无人赏识的孤独,功业难成的怅惘,都流露他的诗篇中。在和友人们畅饮美酒时,他内心的孤独愤懑还是难以释放,《将进酒》开头就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奔腾的黄河之水,朝丝暮雪的白发就是诗人孤独愤懑的象征。 唐诗“孤独之美”所展现出的自由灵魂的飞扬,生命的敞亮和自身价值的确认是相互交融的。诗人在孤独中放飞灵魂,舒展往日的压抑,这同时也就伴随着生命的敞亮,日常生活中的伪装、苦闷、焦虑等被孤独净化,揭示出本真的自我,直面真实的灵魂。在生命的本真状态下,诗人也对自己的存在价值更加确定,孤独成为了孤高耿介人格的象征,同时包含着对于世事人生的关怀与感慨。这种“孤独之美”已经超越了文学艺术美,而达到了人生境界的“大美”。

唐诗之美并不仅限于本文中所讨论的这三种美,唐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对艺术的品读需要的不仅仅是眼见、耳闻和想象,更重要的是要用人生去体验诗人笔下流传百年的灿烂。 参考文献:

诗品解集(M)司空园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唐代诗词精选(M)秦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4 中国美学史(M)张法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蒋勋:《孤独六讲》[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唐诗编上》[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3

学院:外国语学院

姓名:李金华

班级:10英语教育 学号:100605001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e7328ceaa00b52acfc7cac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