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2023-02-02 14:0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建议,教师,一百

教师应该有较深的教学素养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侯学春

利用假期时间,我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读完后,我不禁掩卷沉思。瓦·阿·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在这本书中他将其教育教学中的实例,以平实精炼的语言,娓娓道来,辅以精辟的理论分析,内容基本涵盖了教育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既有对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指导,也有对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建议。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于书的始终,使一线任教的我如获至宝、受益匪浅。

书中众多的理论发人深省,它犹如一盏指路明灯,照耀着我前进的道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师的素养问题。

教师的素养是教师工作的根本要求,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与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应具备以下几点基本素养。

(一)要有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创造性,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在学校里的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生动的、探究性的思考和研究。不能把掌握知识看做是简单的“知识储备”要教会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要使知识“活”起来,要教会学生观察和思考各种事实、事物、现象、劳动过程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机智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和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分阶段有序地进行教育教学创造性活动。如果教师想成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要等待“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教师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只有教师自己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感悟:我国现阶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学生

的创造品格,创新才能需要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来培养。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表现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孜孜求学,敢于标新立异,独出心裁,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富有个性色彩的业绩,才能使教学活动成为永葆常新、独一无二的创造性活动。

(二)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教师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亮光,获得学生的信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掘学生的天资才干,探索科学的兴趣,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既有教育科学知识、心理学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也要有人文艺术知识等等。而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教师要有自己的书室--——拥有数量为数可观的书籍可阅。只有持之以恒地读书,才能不断地补充教师知识的大海不致干涸,使教学富有生命力。

实践证明:教师教育魅力的基础是教师深厚、扎实的理论知识。教师具有深厚的教育教学理

论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所教的科目是行家,同时必须有广阔的视野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教师的教育教学才能情感丰富,才能畅达而生动,有趣而有效,才能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才能给学生一杯时代的活水,才能讲起课来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才能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教育和指导,才能教好书、育好人。而这一切需要我们教师经常性地读大量的书。作为思品教师,更应当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善于捕捉当今时代的最新信息,上通国际风云变幻,下晓社会曲直。及时通过报纸杂志、视听媒体、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学习、扩大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尽显小课堂大世界的风采。



1


(三)要有科研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他认为:因循守旧、消极应付、缺乏热---学校生活中所有这些不良现象之所以在一些地方蔓延滋长,就是因为那里的教师没有看出教育现象的生机蓬勃的生命力,没有感到自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而是把自己看成是“教书匠”,结果引发了教师的职业倦怠,同时也钝化了教师的研究意识。而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很接近于科学研究的。而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师看到了、研究了以前没有被人注意到的教育过程的某一个方面,还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自己工作的看法,不会再把教育工作看成是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不再是把完全一样的讲解、巩固等等做枯燥乏味的表演了。

(教学启迪)所以我们教师要认识到科研的目的:就是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探求教学艺术优化教学因素,矫正教学行为,改善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这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付出积极的劳动,写好教育日记,教学反思,积累事实,经过研究和分析事实,善于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最后做出结论和概括,从而形成一项真正的创造性研究。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在此所有的教育教学问题也就必然会迎刃而解。那么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了,我们已经告别了服从于外部的“权威”和听从被人指导自己教学的时代。而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也许过程是艰难的痛苦的,可是“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四)要有语言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若是混乱,没有逻辑顺序,他讲的教材的意思是那么模糊不清,这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疲劳甚至产生厌学,加重学生的负担。

(感悟)教师的语言是关系到激发学生情感、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一门艺术。是否有技巧与

魅力、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十分重要的,是教师职业特点所需要的。这就要求教师所用语言应该是:第一,准确简明、科学、富有示范性;第二,通俗易懂,富有幽默感;第三,条理清楚,富有层次感,逻辑性;第四,点拨启发,富有激励性;第五,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等。而作为思品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课本的死知识讲活讲得具有吸引力,要使学生兴致浓厚,就必须广采百家语言之家。要向哲学家学习语言的深刻,向逻辑学学习语言的严谨,向语言学学习语言的规范,向相声学习语言的幽默,向群众学习语言的通俗。如果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那么,我们的课一定会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总之,《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读的经典之作。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教育理论大师,他的每一条建议都对我们有指导作用,无论是理论还是经验,它都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将引领我日渐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e82139471fe910ef02df80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