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辟雍

2023-01-19 10:4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明堂辟雍》,欢迎阅读!
明堂

明堂辟雍

2011财务管理1 成园园 201101050085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 一.王朝的象征

明堂,在远古时代人们最敬畏的是天,天子专门为祭天而建明堂,这是单纯的自然崇拜。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也逐步复杂起来,后来帝王们凡是祭祀、朝会、颁布政令、教化、朝见诸侯、选士、教学、养老尊贤等的大典都在此举行。成为集政治、礼制、文化、教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礼制建筑。每个朝代在政权稳定后,特别是国力强盛时,帝王们均视修建明堂为国家的大事,即使财力不十分充裕,一般也都要建一个横向宽大一些的殿宇,来代为明堂举行此典,进行人神配祭,天人交通,以示自己受命于天,替天行道。所以《孟子·梁惠王下》中说:明堂者,王者之堂也

辟雍,古代辟通璧,即圆形玉璧。雍是和谐、美满、美好、和睦、融洽、佑助之意。汉班固在《白虎通·辟雍》中说: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又以法天,於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辟雍原为周天子所设立的大学,校址选在一个其四周有环水的岛上,大门外建有便桥,可直通校内,使闲杂人等不易接近,这便形成了一个雅静而庄重的学习场所。人们把这环水叫做雍,这环水与如璧圆的岛就合称为辟雍。正如《汉书·郊礼志上》记载的:周公相成王,王道大洽,制礼作乐,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泮宫。从汉代开始,只有天子所设立的大学叫辟雍,诸侯们所设立的大学不准称辟雍,只能叫泮宫,也泛指学宫。

明堂最原始、最核心的功能就是祭天。从周代正式有明堂之称起,到北魏平城明堂,帝王们都是按时节祭天,并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企盼自己的王朝万年永续,国家强盛。在祭天时,为真实而隆重地展现一个天廷的场所,就精心打造了太室。明堂的核心建筑——九室的中心建筑是太室。太室上部圆形屋顶代表天,下部是方形的地面代表地。《水经注》还记述说:室内天花板被饰成呈淡青色的天空,布满了星斗,有一个特殊装置的机轮,在室外的绮井之下,由人工操纵着北斗星的斗柄,随着时间而旋转,每转一圈为一年。

帝王们在太室祭天,进行天人交通,即与上天进行对话交流,以充分展示自己这个王朝是天帝授予的理念。古人最敬畏的就是天,帝王们称自己为天子,也就是说只有这些天之子,才有权与上天对话交流:即把自己的愿望秉告于天,以求得上天的理解和支持,又以自己已经从上天那里得到了想要的信息和支持,按天意来管辖臣民。人创造了神,人想从神那里获得超越自己力量所不及的力量,来解决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于是人神靠近,天人交通,使自己进入神的领域,便以神的名誉和力量,去做一些只有神才能做到的事情。这就为王朝的世代相传,既授永昌提供了法理依据,神就成了法。

皇帝在祭祀天帝时,把自己其中的一些亲人,与一位天帝配伴祭祀。因为皇帝的祖辈也是贵为天之子。自然这些天的子女与天帝同时享受敬奉是合适的,是应当的。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7年)正月在九室中的明堂把自己的父亲献文皇帝与天帝一起祭祀,以配上帝。在这年的九月祭祀文明太皇太后于玄室。可以看出,孝文帝就是把自己就近的几位亲人,与不同方位的天帝配合在一起祭祀。


这实际是把自己的亲人也神化了,都当成了神来同时祭祀,乞求他们都来保佑自己和自己的江山。这些神化了的先辈,他们更会首先保佑自己子孙的江山永固,这为人神配祭又提供了现实的需求。 明堂辟雍是表示皇威的设施。明堂核心建筑中的核心是太室,太室上圆下方的奇特造型,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思维。在此祭天,与上天对话交流,也只有皇帝才能在这里祈祷上苍与天帝交流。这充分体现出天是我皇家天,地是我皇家的地。而这九室的建造,代表的是九州。传说夏代大禹把中国划分为九州,九州则成了古代中国的代称。这更进一步展示出:九州是皇帝的九州,只有皇帝才能代表,正可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辟雍也是只有天子办的学校,才可以称为辟雍。诸侯们办的学校,就不准叫做辟雍,而只能称为泮宫。

明堂辟雍是展现皇权的地方。明堂是只有皇帝才有权祭祀。明堂九室外围的四面各建有三座独立的堂,共有十二堂,代表着一年的12个月。古代皇帝有个朔布政的说法。即农历每月的初一为朔,这一天皇帝必须坐朝,在代表本月的里听大臣们汇报或建议,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事项或发布命令等。一年听十二朔,起到一个象征意义:表示皇帝时时在勤恳地治理着国家,这就是所谓的朔布政于一堂之上 明堂自周代开始,就是天子朝会诸侯的正式场所。唐代韩愈在他的《石鼓歌》中说: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佩剑鸣相磨,这是描绘各路诸侯朝贺天子时,他们随身带的佩剑互相磨擦碰撞,叮当作响的宏大而隆重的场面。《魏书·成淹传》也记载了一次孝文帝在明堂里朝会南朝来使。南朝齐武帝派遣散骑常侍庾荜、骑侍郎何宪、主书邢宗庆到平城来通好,孝文帝在明堂里隆重会见,好象是故意搞了个朝诸侯

明堂也是隆重会见有功之臣的地方。著名的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记述木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古代记载战功的勋位每升一等为一转。是说木兰在十多年里作战功勋卓著,天子在明堂里隆重赏赐与会见。

古代帝王为了表示自己英明和爱民,特别讲究尊老敬贤,孝治天下。在《魏书》尉元传、游明根传里就特别记载:孝文帝在明堂尊尉元为三老,尊游明根为五更,并为这些德高望重的老者举行了隆重礼仪。这是向全国发出的庄重号召:即孝文帝是开明的皇帝,皇帝对老者都尚且如此,各地官员更要尊老敬贤,老百姓也要孝敬老人,大家和睦相处。 构建的珍贵 1.稀缺的建筑

中国5000年悠久的文明史里,曾经建立的王朝或政权,就有277个之多。这些王朝和政权都要在一些地方建都或定都,其都城共有217处(在一个地方重复建都的只算一处,如西安一地就有17个政权建都或定都)其中建立在内地的都城164处,建立在周边各地的都城53处。在这些都城里大多都建有所谓的皇宫,供这些帝王或领袖们居住生活或办公。但是,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明堂辟雍者则少之又少,充其量也只有西汉末年长安、东汉洛阳、北魏平城、大周武则天洛阳、北宋末年开封等寥寥五处。虽然有些朝代或政权出于表示自己也是正统的天授君权的需要,但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也要建一座横面宽大一些的大殿,进行人神合祭,来代为明堂,其实质依然是一座太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e91e1937c1cfad6195fa7d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