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益智成语故事:不自量力

2023-01-13 11:01: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益智成语故事:不自量力》,欢迎阅读!
成语故事,不自量力,益智,幼儿



不自量力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 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就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疏通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

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左传·隐公十一年》

【求解驿站】表示不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或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活学活用】小海对这个任务很感兴趣,有心主动接过来,又怕别人笑他~。 【妙语点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量力而行。不自量力,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失败到万劫不复的地步。 【近义】螳臂当车、蚍蜉撼树 【反义】量力而行 成语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郑、息有违言,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竟,息师大败而还。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duó)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wěi)而以伐人,其丧(sànɡ)师也,不亦宜乎! 《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成语示例:《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为首者前致辞曰:‘吾主越王,不自量力,得罪于上国,致辱下讨。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七回: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成语故事寓意

这个故事,说息国所犯“五不韪”之一的“不量力”,即成语“不自量”的出处。

唐代诗人韩愈在《调张籍》一诗中,开头几句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这几句诗的意思是:李白、杜甫的诗文顶天立地地存在着,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不可泯灭。没想到一群无知的人竟然这样愚蠢,借故设法对他们进行毁谤。就象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太可笑不自量力了。这六句诗很有名,常为后人所引用。韩愈在这里,对李杜的诗歌成就作了极高的评价,同时对诋毁李杜的轻薄后生给予了辛辣的讥斥。 成语“不自量力”便是从“不量力”和“不自量”两种说法演化而来的,同时又都可单独使用,又作“自不量力”意思都是自己不估量一下自己的力量,们多用来讽刺那种自高自大,不量力行事的人。

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则是从故事中“犯五不韪(wěi)而以伐人”扩展变化而来。冒:犯,不顾。天下:普天之下,泛指全世界。大不韪:的不是。意思是犯了天下的错误,现在多用以指公然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而干坏事。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对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分析人士认为自不量力的息国一定会被消灭,因为息国国君不考虑自己的德行,不正确分析敌我


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果真被楚国消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ec36c6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