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学习品质培养

2022-04-15 14:2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班社会学习品质培养》,欢迎阅读!
中班,品质,培养,社会,学习

中班社会学习品质培养

儿童的游戏是由一个一个相互关联的细节组成的。比如,游戏的各个环节,儿童在游戏中的某些行为,游戏中教师的某些言行等。我们应该发现这些细节对培养学习品质的价值,并进一步利用好这些细节。

不管什么游戏,都有一定的过程、环节。在游戏的初始阶段,儿童通常面临玩什么、怎么玩、在哪里玩、和谁玩这些问题,这正是培养儿童主动性、计划性的重要时机。在游戏的持续开展阶段,儿童如何与他人互动,如何面对问题,如何产生新想法等,也关系到学习品质的培养。在游戏的结束环节,儿童对玩具、场地的收拾、整理,对自己游戏行为的思考,对他人游戏行为的解释等,也是培养学习品质的重要方面。

比如,不少幼儿园有游戏小结这一环节,但在开展过程中差异很大。如果在这个环节更多的是教师进行评价甚至评比,比如,仅指出谁表现好、谁表现不好,对其学习品质培养价值就不大。如果教师能够将游戏小结与“反思与解释”的学习品质联系起来,就会很不一样。

比如“反思”,教师要关注儿童是如何描述他刚经历过的事件的,关注了什么,忽略了什么,这样,这一环节就是儿童自己对游戏的小结,而不是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评。再说“解释”,儿童既可以解释他人的行为,也可以解释自己的行为,儿童的解释反映着他们的思维。这样,这一环节就变成儿童认识的展示、交流甚至交锋。

儿童的游戏也是由一系列的游戏行为、游戏事件所构成的。通常情况下,我们更容易看到合作、探究这类行为中的学习品质,不太容易发现纠纷、游荡、旁观、打闹、发呆中可能也蕴含着培养学习品质的机会。


比如,在自由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儿童在旁观、游荡,有的儿童似乎只是单纯地在打闹甚至发呆。对于这些行为,不可一概断定为儿童不够专注、投入,而应作具体分析。有的儿童看似在旁观、闲逛,实则是在比较、分析、选择、判断。

游戏中,教师的言语行为方式也可能影响儿童学习品质的培养。比如,当儿童失败时,教师可更多地与之讨论还可以在哪些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不是评论其能力不足;当儿童面对压力时,可更多地向儿童谈论成人面对压力时的情绪、感受,而不是简单地鼓励儿童“你能行”;当儿童完成某一任务时,可更多地赞扬儿童某些具体方面的表现,而不是空洞地表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ec3d8cd1a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