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

2022-12-30 08:30: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欢迎阅读!
东野,彷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

作者:李晓亭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06

要:《彷徨之刃》是东野圭吾比较具有争议性的一部作品,从推理小说角度来看,《彷徨之刃》的推理成分却不多,从内容来讲,《彷徨之刃》也不像东野圭吾的其他小说中间跌宕起伏而且到最后还会有一个反转。但是此书却极具特色,开篇便揭开了谜底,犯罪手法一目了然,没有过多的技巧渲染,不用费心推理,本书全篇一步步展开的是人性之谜。 关键词:《彷徨之刃》;复仇;《少年法》;警察

《彷徨之刃》讲述的是父亲长峰重树为唯一的女儿长峰绘摩复仇的故事。妻子去世后,父女两人相依为命,就是这样平凡的幸福被三个未成年人给毁了。乍看之下,会有一系列的疑问:对于犯人的惩治,尚有法律的力量在,为何他会复仇?为何他觉得法律不能还女儿公道?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展开,一面剖析长峰复仇之路,一面解读《少年法》,由此解读彷徨之刃彷徨的含义。 一、主人公的复仇

文章开篇便展现了一个沉稳内敛的父亲形象,面对女儿的死亡,他痛彻心扉,但是他并没有歇斯底里,一直以来他都是一个的守法的公民,是什么让他决定执行法外正义,是犯罪人的恶劣,是法律的不公,是他对法律的怀疑——他不觉得法律能为死去的女儿报仇 女儿绘摩在花火大会结束后彻夜未归,几天后尸体在荒川下游被人发现。一筹莫展时,长峰接到一个密报者的电话留言,知道了凶手的姓名和住址。长峰虽半信半疑,但仍偷偷潜入了凶手家里,偶然间看到了女儿惨遭凌虐致死的录像,他的愤怒与痛恨到了极点,伴崎就这样死在了他的刀下,接下来就是追寻另一名凶手——菅野快儿。

追寻杀手过程中,长峰重树每夜重复、痛苦地看女儿绘摩被侮辱的视频使自己不要忘记仇恨,或许他的内心早有波动,即使如此,他还是不能放过另一个男人。否则他觉得是对绘摩的背叛。只有自己能制裁凌辱绘摩的禽兽。躲藏中,他寄宿的民宿的老板——和佳子劝说曾动摇过他,长峰觉得如果能被她那温柔的声音说服,许多事就能迎刃而解。谈话结束后,他决定去自首,但他又接到了那个神秘告密人电话今天晚上八点,菅野快儿会出现在上野车站听到这一消息,他浑身发热,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复仇,踏上这一步,他已经无路可退。可和佳子的一声长峰先生还是给了他干扰,此刻长峰重树的心里会不会又动摇了呢?这我不得而知,不过,他开枪了,但是并没有射中,自己却倒在了警察的枪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长峰的复仇之刃并非一直坚定地直指犯人,他彷徨过,但他最终还是为了女儿选择了复仇到底,最终他没有成功,但还是会对少年罪犯有警示作用吧。 二、《少年法》的保护

为何长峰在彷徨中依然选择复仇?书中这样说道菅野快儿可能也同伴崎一样未成年,他只要强调自己并非故意杀死绘摩,或许连入狱服刑都免了。除了这段话,文中还多次提及了受害者甚至警察对《少年法》的不满。

日本《少年法》中第四章少年刑事案件的第五十一条规定对于未满十八岁犯罪的,应当判处死刑时,判无期徒刑;应当判处无期徒刑时,判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监督劳动或者监禁文中也提到伤害致死,即使是成年人也不会判死刑或无期徒刑,大概是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未成年人一律三年后就可假释出狱。由此可见,日本《少年法》对未成年人的判决力度比较弱。

在长峰杀死伴崎写给警察的信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伴崎未成年,而且不是蓄意杀死绘摩的,只要律师辩称他喝了酒或者吸了毒,无法做出正常的判断,法官就可能判极短的刑期。这种优先考虑让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完全无视被害者家属心情的倾向,我完全可以预见。在与民宿老板娘谈话中,他说道警察应该会逮捕另一个侵犯我女儿的人,但给予那人的惩罚却轻的令人惊讶,或许连惩罚都说不上。为了让他们重新做人或者重回社会,司法制度完全不顾被害人的心情。就连警察织部都提到我觉得他们不会想那么多才行动,但大致了解有少年法这个东西也确是事实。所为了解,其实只是知道自己一旦出了差错,有少年法可以保护自己。 《少年法》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这些人走回正道。这样的初衷并没有错。但是当法律拯救未成年犯罪者时,被害人和被害人的家属的正义由谁来守护呢?但是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更多去照顾被害者家属的权益和感受。 三、警察的守护

朝日新闻评价此书:《彷徨之刃》是部引人深思的作品,警察在维护法律的同时,一定是正义的吗?本小说中的警察设置是文中的一个巧妙之处,不仅起到了推理悬疑之用,而且是升华文章主题的点睛之笔。

本书作为推理小说比较精彩的一点就是父亲接到的三次告密电话,读者都很疑惑是谁呢?书的最后,悬念揭开,那位名为久冢的警察默认了自己就是那个告密者,他之前目睹过一个孩子被几个未成年人折磨杀死,而那些犯罪者却一点惩罚都没有受到而且毫无悔改之意,他深知法律的不健全也深知父母对儿女的爱,所以不想又一次袖手旁观,他暂时抛开了身份,情感战胜了理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法律角度看,久冢做了不合身份的事情,身为警察却暗中帮助了犯罪者。书中久冢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警察到底是什么呢?是站在正义的那一边吗?不是,只是逮捕犯了法的人而已。警察并不保护市民,要保护的是法律,为防止法律受到破坏,拼命东奔西跑。但法律是绝对正确的吗?如果绝对正确,为什么又要频频修改?法律并不完善。为保护不完善的法律,警察就可以为所欲为吗?践踏他人的心也无所谓吗?作为一名法律的维护者,他本该坚定自己的立场,可是一次次目睹了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他也彷徨了,不知自己時刻守护的法律是否正确,不知自己身为警察是否守护了公民。

《彷徨之刃》一书聚焦日本《少年法》问题,通过文学作品展现了社会对于《少年法》的看法,以推理之名引发社会关注被害人,并引起社会对未成年犯罪的关注,加强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完善法律,让人心不再彷徨。 参考文献:

[1]东野圭吾,《彷徨之刃》,刘珮瑄译,南海出版公司,20164 [2]张景一,《论东野圭吾作品中的新社会派特性》,当代文坛,20147 [3]康树华,《日本少年法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法学研究,198406 [4]韩路,《评电影<彷徨之刃>》,民心,2017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f178db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d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