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近社会(品德演讲)

2022-10-13 05:1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近社会(品德演讲)》,欢迎阅读!
品德,走近,引领,演讲,走进

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近社会

“童年是人生的春天,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才能收获健康人格的果实”《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作为小学阶段专门开设的一门德育课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它的核心。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品德形成的过程分内化和外化两个阶段,“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实现品德内化和外化的有效策略。通过学习《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近社会,让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的社会公民。

第一,挖掘“在场因素”,引发生活话题。

如在教学《我们学会了合作》一课时,就出示本班学生刚刚参与的广播操比赛照片,请学生说说成功的经验,再拓展到更多生活中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事情,让孩子们在互相交流中、游戏中获得感性生活经验:“世界上许多事情,只有合作才能成功。

第二,透视“生活事件”,激发生活思考

如《我是共和国的公民》一课设计了一则“小辩论”:刘小明的妈妈因为工作忙,考虑孩子安全等因素,便将小明反锁在家里,此举是否侵犯了小明的人身自由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紧扣“是否侵权”深入辨析,“情”理解母亲一番苦心,“理”懂得法律赋予人权,“情”“理”交锋后,再寻求合法的解决途径。课堂上,学生思维活



1


跃,权利意识得到增强。透视“生活事件”,不仅需要对教材的深入解读,还要求我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话题类可以组织讨论,故事类可以进行感悟,观点类可以开展辨析,情景类还可以进行表演等等。

第三,形成“共同遭遇”,强化生活体验

著名学者刘惊铎认为:“体验是道德的本体,道德体验是有魅力的道德教育,道德体验就是回归道德教育真谛的道德教育”如教学《我不耍赖皮》第一部分“游戏为什么玩不下去了”,曾经尝试过两种不同的设计。一是按照教材要求引导学生回忆:游戏中有没有玩不下去的情况?为什么玩不下去?有学生举手发言,再根据发言归纳。二是师生共同游戏,下了盘五子棋。我故意一再犯规,“屡教不改”引起公愤。学生告诉我:游戏有玩法,生活有规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扮演“共同遭遇者”形象,强化学生的道德体验,促进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

第四,促进“深度对话”,积累生活经验

发自内心的“深度对话”,来自生活、源自心灵。它可以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等多维度展开。教学《与你分享为你分担》第一课时,我们从“有了快乐,懂得分享”“你的快乐,我来分享”“我的快乐,大家分享”“分享快乐,享受生活”等几个环节来组织教学,课堂对话层层推进,不断深入,最终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五,升华“生活经验”,解决生活问题。

品德课程实施必须以生活世界为其归宿。也就是说,要使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学到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



2


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的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

如:学习《快乐的邻里生活》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到邻居家做客,实践课文中学到的生活经验,学会与邻居交往,还可以与邻居家的小伙伴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甚至可以在社区举办“邻居节”等。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美丽的花儿不能只是在温室里开放,课堂上的道德之蕊只有在生活中绽放,才会喷薄出她醉人的芳香,才能散发出亘古不变的魅力!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ff78635a0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