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2-09-02 12:0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除法,课时,下册,教学设计,人教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教授“平均分”的知识,属于“数与代数”知识领域。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除法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节课教材设计了二(1)班为参观科技园而分食品的情境,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从而为除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

《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而且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因此本节课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本节课我把学生“带到”了他们喜爱的大头儿子家参加生日派对,这不仅抓住了学生的心,而且缩短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把学生动手分糖果的结果展示出来,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每份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揭示平均分这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次操作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

第一次,动手分糖果,重视结果的多样性,让学生对比观察,感受“每份同样多”,从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课的始终,我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感受平均分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得出了平均分的含义后,立即返回头让学生看看不是平均分的分法,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再次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第二次,小组合作分橘子,重视分法的多样性。分之前先让学生交流讨论分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11个分、22个分、33个分等分法,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性。然后再开始操作,给学生的操作指明方向。让学生在汇报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再引导学生对比发现:虽然分得方法不同,但分完后的每份的数量是同样的。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应该追问学生“哪种分法最好,为什么?”使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优化分法。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平均分。

2.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能力。 3. 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2. 运用平均分的方法,准确地进行平均分。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学具若干、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 动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动画片的短片,把大家带到大头儿子的生日派对上,和大头儿子一起学习有关除法的知识。 2. 动手操作,体验分法多样性 帮大头儿子分糖果。(出示P8 1:把 分成3份,分一分。 同桌先互相说一说怎么分,再拿出糖果学具,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挑选出三种不同的分法。 3. 观察对比,认识平均分

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分法,观察对比,找出最公平的分法。 师小结: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4. 对应练习,感知平均分

再次引导学生对比另两种不是平均分的分法,加深对平均分的感知。再出示两道对应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点评,强化平均分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 1. 谈话交流,探讨分法

1)大头儿子要把一些橘子平均分成6份,你会怎样分呢? 2)学生说想法,教师作引导。 2. 明确要求,动手操作

1)出示P9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2)师生共同分析题目,明确要求。

3)同桌互相说一说分法,再拿出学具动手操作。 4)学生代表展示分法。(可以11个分;可以22个分,分完再每份1个;可以33个分,正好分完。

5)检验这几种分法是不是都分完了?是平均分吗? 3. 师生小结,得出结论

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11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但不管怎么分,最后的结果都是每份3个。(出示结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4. 独立思考,理解平均分 出示习题: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学生独立完成,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学生反馈,投影分的结果。 三、闯关练习,应用平均分

四道闯关练习,成功闯关将有惊喜送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道对应练习,层次分明,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1. 火眼金睛

1)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哪种分法对?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反馈。学生一边反馈教师一边及时提问:第一题为什么错?能想办法把它也变成“平均分”吗? 第三题是“平均分”,为什么也是错的呢?


师小结:分物品时一定要注意看清楚是平均分成多少份。 2. 快乐风车 1)课件出示题目。同学们仔细看题,并完成在书上。 2)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提问:一共有多少个风车?你是怎么分的?

4)指名汇报。你是怎么分的?哪种方法更快?学生独立思考,再汇报。 3. 学以致用

1)课件出示题目,学生仔细读题,认真思考。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师追问:香蕉的总数都是24根,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得到的数量会不一样呢? 小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分的结果也不同。 4. 最强大脑

1)课件出示题目,全班仔细看题,明确要求,同桌互相交流分法。 2)同桌互相交流。 3)全班反馈汇报。 三、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这节课就要上完了,你有什么疑问吗?你们 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008902900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