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1古诗鉴赏深度解析

2022-05-04 16:1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2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1古诗鉴赏深度解析》,欢迎阅读!
文新,考语,年高,古诗,鉴赏

一、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 阮郎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 二、原词赏析: 1、关于词牌:

阮郎归来历是一个香艳穿越离奇的故事,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如果入了哪位大导演的法眼,拍摄成的影片肯定比时下的《大闹天宫》票房好多了。

阮郎归的故事见于《太平广记》,讲述了叫刘晨和阮肇的两个人,进入天台山去采药,因为路远不能回家,已经饿了十三天了。远远地望见山上有桃树,树上的桃子熟了,就跻身险境抓着葛藤到了桃树底下。他们吃了几个桃子,觉得不饿了,身体充实了,想要下山。突然发现身边溪流漂来一只杯子,便顺手拿来杯子取水时,看见有芜菁叶流下来,很鲜艳。又有一个杯子流下来,里面还有胡麻饭。于是两人互相安慰说:这里离人家近了。就越过山,出现一条大溪,溪边有两个女子,姿色很美。她们看见二人拿着杯子,就笑着说:刘、阮二位郎君拿回刚才的杯子来了。刘晨、阮肇都很惊讶。两个女郎就高高兴兴地如旧相识一般,跟他们说:么来晚了呢?便邀请刘晨、阮肇跟她们回家。南边东边两壁各有大红色的罗织床帐,帐角上悬着金铃。上面有用金银雕嵌的综横交错的花纹图案交错。两个女郎各有几个侍奉的婢女使唤。吃的东西有胡麻饭、羊脯、牛肉,味道很美。吃完饭又喝酒。忽然有一群女子拿着桃子,笑着说:祝贺你们女婿到来!酒喝到尽兴时就奏乐。晚上,刘晨与阮肇各到一个女郎的床帐里去睡觉,女郎娇婉的情态特别美妙。住了十天,两人请求回家,二女又苦苦留住了半年。从气候、草木情形看,当是春天的时节,百鸟啼鸣,使他们更怀乡思,思归更苦。女郎就送他们,指点回去的道路让他们看清。他们回乡以后,看到乡邑已经零落,才知道已经过了十代了。后来,刘、阮二人黯然返回山下,刘晨再次投入人世娶妻生子,繁衍后代。阮肇则红尘看破,入山修道去了。

词牌《阮郎归》就取自这个故事,最早是唐代教坊使用阮郎迷的曲牌,又叫桃园

有宋一代,会填词的人多矣。像这种写闺怨的婉约之作,北宋文人能写的肯定很多,佚名之作也讲得过去。不过,高考语文选秦观词作,已有多次,了解一下他也有必要。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 高邮)人,称

苏门四学士,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在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其次,在掌法结构方面,秦观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但是他能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造成的发露有余,浅白单调的不足,显得跌宕有致,包蕴深层。再次,在字法运用方面,秦观词作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取象设词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绘景物,多为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烟渚等;摹建筑器物,则是驿亭、孤馆、画屏、银烛之类。他以柔婉的笔触,对词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饰,用精美凝练的辞藻,传写出凄迷朦胧的意境。 3、补充注释:

渌:lu,水清:~水。~波。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漪:水波纹:~沦。~澜。清~。涟~(细小的波纹)。风值水而漪生,日薄山而岚出。——袁宏道《叙呙氏家绳集》

整顿:整理。唐 白居易 《琵琶行》: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④沉吟:间断地低声自语,迟疑不决。例句见上。 4、词作翻译:

丝丝细雨被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沾在泥地,再也飞舞不起来了。池塘里碧绿清澈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雨过天停,但已是夕阳西下的薄暮时分。

半卷珠帘,恰恰看到多情的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一怀愁绪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整理残局,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岂料打劫之际,沉吟半晌,举棋不定,难以落子。 5、词作赏析:

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这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接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


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字作怪耳。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一个警句。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三、试题解析: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 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解析:我觉得此题命制很令人费解。此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抒发的是一个女子在暮春时节的惜春伤己的孤独无奈惆怅之情。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我认为应该这样作答:上阙前两句景物描写,借景抒情,自然而然的为全词奠定了感伤哀怨的情感基调。后两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定的参考答案实在不能使人信服,难道一首词的一半篇幅在奠定情感基调?那什么时候抒发呀?或者是词人水平太差了吧。诗歌奠定感情基调,往往是开篇的一两句,甚至是一个字。这样的命题真是可怜了我们这些一线的语文草根教师,过几天给新一届高三怎么分析呢?命题者接点地气,别先是故作高深,后又俗不可奈。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 答: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全词情感的理解把握。但明显的想简单化,不问情感情绪情绪者,无非是喜怒哀愁等,你只要根据词里面的无可“”无奈“”“”沉吟全可以组合出答案。但如果问情感,你可能还要回答因何而愁,要分析到花落春归,红颜易老,燕双人独之愁。

其实,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很多人说是诗歌鉴赏题,其实准确的讲考查的只是对诗歌的理解。平时在复课备考时,多做点诗句翻译,是很有效果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013ce14a5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7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