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2022-09-04 15:05: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文化运动说课稿》,欢迎阅读!
新文化运动



9 新文化运动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下午)好!我是05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文化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大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结构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9课的内容,从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2、教学内容 本课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两大部分:1《新青年》的创办;2“新世纪的曙光”《新青年》的创办是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鲁迅和胡适等人,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新世纪的曙光才得以出现。

3、教材地位 新文化运动上承辛亥革命,下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跨越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

4、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以上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依据是只有通过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学习,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以及它的精神实质;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如何理解“新世纪的曙光”?,依据是这个问题太抽象,又直接涉及到了学生对新世纪的曙光意义的理解,所以需要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逐步分析,学生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我所要面对的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个性普遍突出,兴趣广泛,思想活跃,喜欢怀疑和讨论,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近代化探索中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自学和合作探究能力,但对于近代化运动中很多抽象的概念较难把握。因此这就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在课堂上我会尽可能的去顺应学生的这些特.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之后,我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内容与意义。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思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感悟历史的基础上学习并理解知识,达到情感上的升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学习新文化运动中代表人物身上勇于探索、勇于解放的精神,学习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讲清楚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学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讲述法 2、直观演示法 3、讨论法 4、活动探究法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会运用讲述的方法,演示多媒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情感的升华。

现在我来具体谈谈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展现师生良好的互动,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并能掌握相关知识,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3分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新文化运动这一课,我将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在课程的导入环节,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历史图片,同时我还选取了一首背景音乐即学生所熟悉的校园名谣《兰花草》。当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很多同学都跟着哼起了这首歌,课堂的气氛一开始就融入到新文化运动欣欣向荣的景象之中,可以感觉到学生的情绪正处于兴奋的状态,真可谓歌声与微笑齐飞,其乐融融。当音乐停止,笑声还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之中,这时,我将话锋转向本课内容.

老师提问:这首歌的歌词的作者是谁?歌词的寓意是什么?

教师总结:它的词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巨匠胡适,歌中的兰花草象征着西方的自由主义思,胡适焦急地等待着这株迟迟未开的兰花,象征着他希望自由主义之花早日开遍全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胡适,走近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2、讲授新课 一、《新青年》的创办

1《新青年》创办前的背景 ⑴政治方面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等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称帝并实行独裁和专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

⑵经济方面

中华民国建立后,实行了鼓励支持发展经济的政策,然而当时的统治集团代表袁世凯为了称帝不惜出卖国家主权,投靠了帝国主义,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

⑶思想文化方面

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他还率领百官演出一场“祭孔”的丑剧

⑷此时,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2、新文化运动

⑴时间、代表人物、阵地和口号

1915年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人;以《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为主要阵地; ⑵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⑶影响

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了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它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二、新世纪的曙光

1、新世纪的曙光

新世纪的曙光即指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颂扬新世纪的曙光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3、新世纪的曙光的影响

1918年年底,李大钊等人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本课的课堂小结,我会放出一组滚动的图片,并且采用提问的方式,找几名同学分别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我做补充说明,最后总结: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尽管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是民主政治仍与中国擦肩而过;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认识到,国家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要振兴中华,必须要刷新国民观念,重铸国魂;于是新文化运动掀起,把全课内容用四个一高度概括:那就是一份《新青年》一场新文化;一批新青年;一个新时代。



4、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检验对本节课重、难点的掌握,提高思考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我精心设计了两道题。

1、创办新青年杂志的是

A.李大钊 B 陈独秀 C 鲁迅 D。胡适 2 )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 A。毛泽东 B. 陈独秀 C 鲁迅 D. 李大钊

六、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直观、系统的板书形式,这样脉络清楚,层次分明,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9 新文化运动

一、《新青年》的创办

1《新青年》创办前的背景 ⑴政治方面 ⑵经济方面 ⑶思想文化方面

⑷此时,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2、新文化运动

⑴时间、代表人物、阵地和口号 ⑵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文学,反对旧文学

⑶影响

二、新世纪的曙光

1、新世纪的曙光 2、颂扬新世纪的曙光 3、新世纪的曙光的影响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所有内容,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025ad36d8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1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