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2022-04-07 08:06: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江南的冬景》说课稿》,欢迎阅读!
江南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

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流程设置这七个方面把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作以下简单的介绍。



首先,我想向各位老师阐述一下我的教学理念: 一、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提倡启发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提出: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应用的能力,从而充分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至关重要,我认为应体现在以下三点:

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的思维。

下面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一篇。本专题共有谛听天籁、感悟自然、湖山沉思三个部分,从对自然的描绘到抒发人生感慨再到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个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很系统地展现了人的认识发展过程。这篇文章处在第一板块,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认为在教授这篇课文时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味鉴赏的探究能力,从而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

这是我对教材的理解,接下来是学情的分析:

三、学情分析:

首先,语文的认知结构上看,本学期学生已经学了不少的散文,在散文解读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而且经过了上个单元“月是故乡明”的学习,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文本研读的能力。

其次,从审美愉悦的角度看,高一的学生处在花样的年华,他们特别喜欢浪漫美好的东西,而《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能带给学生性情的陶冶。

所以,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情感层面,《江南的冬景》都是一篇很好的学习素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所以根据课程要求,并结合以上的教学背景,我把本课得教学目标确立为如下几个方面: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领略作者的修辞技巧,

能力目标:通过交流探究,品位文本的意境美,提高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和鉴赏能力,并以此锻炼学生的想像和表达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情感目标:体验郁达夫美文的文章意蕴,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升审美品位。

从教学目标中,我提炼出本课的重难点: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文本“诗中有画”的自然细腻的意境,掌握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难点:化虚为实,应用创新,描绘心中江南冬景。

六、教法学法:在教法学法上,我准备采用美读法、合作讨论法、创造性练习法

七、课时安排:在课时安排上,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我的教学,

下面重点说说我的教学流程设置,共分为四个步骤。这里我主要讲的是第一课时,稍带补充第二课时,以完整我的教学过程。 八、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采用图片配合古诗词的方式,并播放江南韵味的音乐

导语设计:春天,江南花红、江水碧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冬天,在一般人的眼里,却是一个万物萧瑟、没有生气、没有任何美感可言的季节。郁达夫却选择了一个最难以发现美的季节――冬季,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美,写出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

此环节的设置在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的情境中来。

(二)自读课文 整体把握

这个环节主要是梳理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大意。是我上课的重点。这个环节主要有3个问题:

1.快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江南冬景的中心句和一些具体的词语(一种明朗的情调) 2.从文本中将江南的冬景概括为几幅形象的画面。(分小组讨论 到黑板上写 曝背谈天图(第2自然段) 冬郊植物图(第5自然段)

微雨寒村图(第7自然段) 江南雪景图(第8自然段) 旱冬闲步图(第9自然段) 3.作者除了写这些画面,还写了什么?

北国的冬天、闽粤的冬天、德国的气候 对比

这样先理清文章的大体结构,为深入研讨文章语言的魅力和写作特色做好了准备。 (三)深入探讨 品味赏析

这个环节主要是深入文本,揣摩语言,关注文章的写作特色。

1.你最喜欢哪幅图景?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写了哪些景物? 景物有何特点? 作者感受如何? 运用何种手法? 你收获了什么?

学生的答案可能大多会集中在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等 2.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比较适合?(指导学生美读)

这样设置的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发挥,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是课堂尊重学生、师生平等交流的表现。

第一课时到此结束,第二课时主要解决的是五幅图中的后三幅,它们的表现视角是不同的,然后具体赏析这三种写法的巧妙

比如:写江南雪景,借诗写雪,侧面烘托,虚实相生,是全文艺术性的缩影。估计学生能意识到,但可能不全面不深刻,所以,教师艺术性地引导很重要。 3.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 (这里还可以回顾《济南的冬天》等课文) (四)拓展应用,发散思维 1.写法的学习和总结

A.引用诗句B.对比C.虚实结合D.想象 2.散文的精髓:形散而神不散

这篇文章的神就是:作者对于江南冬景的喜爱,每一幅图都爱,爱它的有生气,爱在其


中的悠闲的生活,爱在冬天度过的旷达洒脱的自己的状态。

3.拓展:整个时代的文人的心境 (作者简介)在苦闷的现世之外寻找心灵的解脱

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布置作业:

江南的冬景是“秀美”的,而在那遥远的西北,在那西地平线上,呈现的却是惊世骇俗的“大美”。课下请同学们结合《江南的冬景》对比赏析下篇文章《西地平线上》,可以从景物内容、景物特征、思想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对比。



附:板书设计

形散 (景物描写)

曝背谈天图冬郊植被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冬日散步图神聚 明朗的情调

(悠闲愉悦的心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0354e8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