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泼水节的由来_节日作文

2022-12-14 11:0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泼水节的由来_节日作文》,欢迎阅读!
泼水节,来历,习俗,由来,作文

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泼水节的由来

著名的泼水节,流行于滇西和滇南的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民族地区。每年农历清明节前后举行,此时也正是傣历的新年。 一般认为此节日起源于印度,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根据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的传说,由用各种名香浸水灌洗佛像而来。故又称“浴佛节”。它大约随小乘佛教时传播,经缅甸,泰国和老挝传入我国傣族等地区。一般举行三到四天,第一天是除夕,第三或四天为元旦,中间的一至二天为“空日”。节日开始,妇女们要清扫竹楼,街道,清洗家具、衣物等。青年们采摘野花到佛寺献佛,并堆沙造塔几座,围坐听佛爷念经。

中午,将一尊佛像置于院内,担清水浴佛。佛寺礼毕,青年们和男女老幼四出互相泼水为戏,表示祝福。不少人被泼得全身湿透,但却十分高兴,认为能够吉祥如意。各家要制作传统的“毫咯素”(糯米粉加红糖及一种叫咯素的香花,用芭蕉叶包成小包、蒸食)、“毫火’’(用蒸熟的糯饭舂烂,加红糖、制成圆片,晒干后用火烤或油炸而食)、烤鱼、青苔菜和饵铗等民族风味食品。此外还有赛龙船、青年男女间丢包、放火花、放高升(长竹竿顶端缚以装有火药的竹筒,点燃后飞升天空)放孔明灯(用宣纸糊成长圆形灯,高约六米,直径二米,下留小孔,以热烟熏孔,并点燃缚在孔上的沾油布团,产生热力使其上升,如明灯悬空)等活动。人们在锥锣、象脚鼓的伴奏下,

1 / 2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尽情歌舞。孔雀舞、篾帽舞等优美动人。活动场所附近就是赶摆()之地,各种食物及日用品一应俱全。

德昂族过泼水节时,男青年将自己编织的竹篮,在节日前送给中意的姑娘。在节日时,姑娘背的就是这个竹篮,表示她已爱上了这个小伙。阿昌族过泼水节时,姑娘们清晨采鲜花供佛和浴佛。泼水时讲究礼节,同性别及年龄相差大的,不能互泼,对方不愿意时也不能泼。

2 / 2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05f476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