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申遗

2022-12-03 07:1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端午节申遗》,欢迎阅读!
端午节,申遗

端午节申遗

625日,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中国的传统节日。 如果将“端午节”和“韩国”两个名词放在一起,相信许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这样一件事——“端午节被韩国申遗”。众所周知,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一直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该是我们来申请,怎么就被韩国给“抢”去了呢?

很多人还没想通,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韩国确实申遗了一个“端午”,但并不是我国的端午节。我们以为的被韩国申遗那个“端午”,全名叫做“江陵端午祭”,是韩国特有的一种祭祀活动。这种祭祀活动只在端午时间段这一特定的时间里,出现在江原道江陵市这一特定的地点。虽然名字中包含了“端午”二字,但却是和我国端午节截然不同的一种文化遗产。

“端午”一词最早可见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这里的“端”字,在古汉语中有“开头”和“初始”的意思,比如《说文解字》就说:“端,物初生之题也”。又比如《岁时广记》中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通常会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而“五月”也被叫做“午月”所以五月初五便叫做“端午”。 事实上“端午节”在屈原投江之前就已经出现在了东南的吴越一代,这里的先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拜祭龙祖,并且已经出现了赛舟以及往水中投米团的习俗。只是后来传说楚国的爱国诗


人屈原,也是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人们感念他崇高的爱国情怀才顺带纪念。而传承到现在,我们往往会误以为,端午节就是因为屈原而产生的。

而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既不吃粽子也不赛龙舟,更没有其他的诸如挂艾草等习俗。江陵端午祭所祭祀的先民有12位之多,其中以新罗将领金庾信为主要代表。江陵端午祭持续的时间大致在农历四月十五至五月初七,以大关岭祭神为始拉开帷幕,为期二十天至一个月不等。而我国的端午节不仅固定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而且是全国人民都过的节日。

相比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韩国人的民族文化本身就具备着极其明显的中华文化的烙印,所以韩国人的祖先借用“端午”一词也合情合理。韩国保存至今拿得出手的文化遗产本就不多,所以对江陵端午祭自然格外重视。1967 年,韩国政府指定江陵端午祭为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之后又在200511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

而我国的端午节,自始至终都没有被韩国人“抢”走申遗。2009年,我国将端午节成功申遗,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个是“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一个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作为人类遗产都不在一个档次。

而之所以会出现“端午节被韩国申遗”的讹传,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和我国“端午节”在简称上比较相似。我们习惯在口头上将“端午节”简称为“端午”,而这一名词又恰好被“江陵端午祭”所包含,并且韩国人2005申遗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将端午节申遗。种种误会叠加在一起,就导致许多人误以为韩国人将端午节抢去申遗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06c5597d2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6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