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拖延培根随笔

2022-04-19 16:32: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拖延培根随笔》,欢迎阅读!
培根,拖延,随笔

谈拖延培根随笔



【篇一:谈拖延,培根随笔



随笔集》共五十八篇,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喜爱.培根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对谈及的问题均由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

【篇二:谈拖延,培根随笔



胡经之荐书:《谈美》

作为名人,肯定有他一生钟情的一本书.那本书可以是他学术的延伸,可以是他的助手.那本书,已经不是他作为学养的需求了,因为他读的书已经太多,岁月都在书中浸泡着.一半是生活,一半是书籍.书的灵魂会围着他的生活打转.深圳的名人亦不例外. 胡经之:

朱老的《谈美》让我受益终生

胡经之先生是国内美学界的著名学者,八十年代初深大筹建之时即来到深圳,对深圳的高等教育作出了莫大的贡献.生于江南的书香家庭、19岁即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胡经之先生,在大半个世纪以来读的书可谓汗牛充栋,而对他影响至深的书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谈美》.

朱先生的书告诉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人看待事物至少有三种态度:第一是实用的,第二是科学,第三是美感的.美学研究的就是第三种态度.”胡经之从小在太湖边上读书,苏州园林和自然风光的美景早已深入骨髓,朱先生的理论好比一把火炬,让他获得了重观世界的一道路径.中学毕业后,胡经之怀着对朱先生的仰慕之情考入了北京大,并在进入学校第一年的春节上门去拜访了朱先生,从此开始了三十多年的深厚友谊.

朱老这本书除了是胡经之先生的美学启蒙以外,更是胡经之先生的学术起点.“朱老书中很多观点我都同意,除了一点,他认为大自然本身没有美丑可谈,美与不美在于个人主观意愿.但我认为,世界上本来就有美,能否感受到美取决于个人的美学修养和眼光.大学时我以这个问题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向.当时我的观点是和宗白华先生一致的,我们三人经常就美丑的问题进行争辩.”但除此之外,对朱先生思想的汲取让胡经之先生的学术如虎添翼,后来胡经之的著作《文艺美学》便是在朱先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现在我还常常翻阅这本书,我的学术研究是成长在朱先生的肥沃土壤之上的,但我使用的只是一部分,后人将在这座富矿中继续挖掘到无穷无尽的宝藏.” 读《谈美》

看完朱光潜的《谈美》,感觉好像听到了苏格拉底的谈话,翻看了塞涅卡的书信,阅读了蒙田的随笔,一些众人皆知的道理和微不足道的小事,被他用来阐明自己的理论.深入浅出,微言大义.一滴水虽小,却能从中看见七彩的阳光;一片枯叶的飘落虽不起眼,却能预示着秋的来临;眼睛在整个身体中占的比例很小,但你仔细观察它,却能洞悉人心;脉搏的跳动经常让人意识不到,但医生认真感受它,则可以了解你的身体状况.理论希望为我们揭示事物的本质,它是抽象的,但它却来源于无数的具体现象.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现象太多了,心中的误解也太多了,而这本书,正是一位能够帮助我们拨开迷雾,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朋友.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本有歧义的书,书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领域有逻辑学来研究,“的领域有伦理学来研究,“感性的领域则有美学来研究.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美是怎样的?一连串的问题等待着美学去回答.开卷有益,作善至祥.读完《谈美》,确实对美学有了一点体味.

⊙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

记得好像是2000,国际大专辩论会上有这样一个辩题: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当时场上双方唇枪舌剑,说得天花乱坠,把我弄得一头雾水.说它是客观存在,有些大家看起来很难看人的,艺术家那里也许就是美人,这显然是人主观意愿的作用;说它是主观感受,倒也不完全是,毕竟美是有一定标准的,不是纯主观的.

世界,远远不止于地球这颗行星,远远不止于我们整个物理性的宇宙.物理性地和逻辑性地从人身体的现在条件出发向外伸展.它从我们的位置、时间和方式出发向外伸展——在所有的空间、时间和逻辑方向上.世界太大了,无限的大,我们则太渺小.还是禅者说的好: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读完最后一节,心里觉得很震撼.“人生的艺术”,可以说是朱光潜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这是一个十分诗意的令人神往的境界.“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也可以是不艺术,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有人能把它雕刻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


.”任何理论和学说,都来源于对于世界和生活的思考,但却又经常给人感觉远离生活之感.想起孔子曾和曾点、季路、冉有、公西赤坐在一起,听他们的政治理想.四人说完后,孔子最终赞赏曾点的意思.曾点希望自己能够陶醉在礼乐教化所带来的社会和谐、人民安乐的景象之中,使礼乐教化真正渗透到人们的生活里.朱光潜似乎也有同样的意,美是艺术,它就在生活中.我们艺术的生活,让美渗透在生活中,使生活即是艺术,即是美.这是何等美丽的境界啊.

看完这一节,又想起叔本华的一段话:事实上当我们正在进行某项伟大事业或创造某件不朽作品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本身.我们每日辛勤劳作,考虑的只是达到眼前的目标,完成当下的计划.然而,只有当我们把人生看作一个联系着的整体时,我们的品质和能力才能展现其真实面貌.我们也才能明白,在形形色色的情境中,仿佛是某种幸福的灵感引导着我们在千百条趋向毁灭的道路中,选择那唯一真实的途径.”日子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它可以是普通的,也可以是特殊的,关键在于你怎样去看它.人生也是如此,你觉得它是一本日历,每天撕掉一页就少一,那你的人生就是麻木的、情趣干枯的.你觉得它是一本日记,每天记录一些故事就会使你的生命丰富一些,那你的人生就是积极的、情趣丰富的.在这个世界上,青史留名、活得轰轰烈烈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不过都是些平凡人,但我们要相信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独一无二.我们是平凡人,但我们要做有情趣的平凡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07aabb4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