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相关内容

2022-04-02 06:07: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端午节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端午节,内容,相关

端午节相关内容

端午节的民间传说

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后来这习俗传遍了全国.

纪念伍子胥:江浙地区端午节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吴王夫差因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伍子胥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东城门上,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令把伍子胥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为纪念伍子胥,苏州民间后来自发在端午节形成了一系列的民俗活动.

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

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预谋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习俗

1.赛龙舟、洗龙湫水.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2.吃粽子.端午节粽子主料:糯米,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 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3.挂香囊.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4.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


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5.喝雄黄.酒医史渊源《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6.煮大蒜.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7.滚吃鸡鸭鹅蛋.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游戏.

8.驱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096cb182e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