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课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

2023-02-21 20:2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干部学习课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欢迎阅读!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课件,方位,干部

干部学习课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 杨秋宝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 引言:确定历史方位是继续推进发展的基本前提

为什么要讲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先用一个简短的引言做一个说明,引言的标题是:确定历史方位是继续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讲到历史方位,不得不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历史方位。这里的历史是指历史发展的进程,方位则是指具体位置。

我们一般研究历史方位,说明历史方位的时候,人们往往喜欢引用古人说的一句话叫“辨方位而正则”这句话是古代东汉时候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张衡所讲的。张衡的事情大家都熟悉,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张衡的事情就写到了中国的中小学课文当中。张衡制造出了人类发展史上,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能够监测地震的仪器叫地动仪,所以张衡是一位伟大的自科学家。张衡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张衡还提出过一系列唯物朴素主义的思想,所以张衡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张衡当年还写过文章,写得很好,很有文才,一代一代传了下来,东汉到现在多少年了,有1800多年了,文章能传1800多年,说明这文章写得好。张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有一席之位,至少有两篇文章,一篇文章叫《西京赋》讲的是古长安,一篇文章叫《东京赋》,说的是古洛阳,文学史称“两京赋”,正是在“两京赋”之一的《东京赋》当中有一句话,“辨方位而正则”,被我们今天的专家学者找了出来,作为说明研究、分析、论证历史方位的一个依据。用我们今天理解性的语言来讲,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首先要确定其所处的历史方位,只有确定了所处的历史方位,才能够进一步明确继续推进发展的大方向,才能够进而提出继续推进发展的大战略、大思路、大原则,这是所谓的辨方位而正则。从这样的高度考虑,我们研究、分析、认识今天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判断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应该首先来分析、来判断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所以我们今天就要对此做一个说明。

我今天想从三个角度来说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第一个角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这是从中国自己发展战略进程的角度做一个分析、做一个说明;第二个角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深化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这是从我国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角度做的一个分析、做的一个说明;第三个角度讲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序列的推进阶段,这是从全球发展、国际比较的一个角度做的一个分析、一个说明。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

我们先讲第一个角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十年,在“十二五”的时候,我们走完了前十年,在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时候,我们走完了十二年,第二个十年,十八的以后的八年,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当中怎么定位?这一次十八大给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怎么认识?我们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尤其是十八大以后的八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简单来讲,经过新世纪前十年、前十二年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我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当中,离我们自己的奋斗目标越来越近了,已经进入到为全面建成、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直接奋斗的这么一个历史时期、历史阶段,而这个时期、这个阶段对于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对于达到我们自己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很重要、很关键。

第二个十年,尤其是最后的八年,如果我们工作做得好,不出现大的失误,我们就能够稳定地、不断地向前发展,到2020年顺利地实现我们自己的奋斗目标,进而为接下来的三十年,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创造条件、提供支撑,保证我们在接下来的三十年迈向基本


实现现代化,不断地接近我们的目标,实现“中国梦”如果第二个十年,特别是最后的八年,我们工作没做好,出现了大的失误,我们的发展就可能出现逆转,就可能出现复归也有可能2020年的时候,我们自己给自己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难以实现、难以达到。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到接下来的三十年,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国梦。所以在新世纪前二十年的发展当中,第二个十年,尤其是十八大以后的八年很重要、很关键,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我们才把它定位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正因为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尤其是十八大以后的八年,我们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大才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才明确地提出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从今天开始就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方向在发展、在前进,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一个角度。

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深化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 第二个问题(角度)我们再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改革推进的角度来做的一个分析、做一个说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深化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深化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这是从我们从1978年以后体制改革的进程来分析、来判断,我们得到的一个认识。

1978年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到现在,假定说到2012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搞了34年了,这34年的改革怎么样划分阶段?

我们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大的阶段是1978年到1992年,这是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阶段。1978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当代中国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拉开了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但是体制改革的大方向确定了,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到底是什么?当时我们不是很清楚,体制改革的大幕拉开了,体制改革的大戏怎么唱下去,我们没唱稳。邓小平后来讲了一句话叫“摸着石头过河”,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还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4年的时候,我们才提出可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覆盖全社会的,但是在以后进一步的发展我们没有明确地提出方向。一直到1992年邓小平在年初发表的“南方重要谈话”,根据邓小平的“南方谈话”199210月份党的十四大才最终确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不断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改革开放开始,到确立我们体制改革的目标,前前后后,我们花了14年的时间,我们摸石头,摸了14年,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个阶段。 改革的目标确定了,我们接着就要向着这个目标前进,这就进入第二个阶段,1992年开始,大概到新世纪之初,到2002年、到2003年的时候,这十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阶段。 199210月份,党的十四大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11月份,中央开了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们从此开始用了大概十年的时间,不断地推进改革,初步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计划体制改革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过渡,到新世纪之初的时候,我们就基本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这是第二个阶段,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阶段。

进入新世纪之初,我们初步完成了体制转轨,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但是一头一尾,一头我们叫“初步”“初步”的意思是不完善,一尾叫“框架”“框架”的意思是轮廓有了,但是内容还不丰富,要使我们逐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更丰富、更完善,我们就需要深化改革,这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从2002年、2003年以后,至少到2020年前后,这是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三个阶段。这第三个阶段我们称之为是深化改革,改革攻坚的阶段,为什么要称之为是深化改革,改革攻坚的阶段?我们经过二十来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不完善我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0a7632175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