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水浪打浪歌词

2024-04-04 11:08: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洪湖水浪打浪歌词》,欢迎阅读!
水浪,洪湖,歌词

洪湖水浪打浪歌词

洪湖水浪打浪歌词

《洪湖水浪打浪》是一首经典老歌,创作于1958年。这一首《洪湖水浪打浪》优美动听的旋律荡漾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间。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洪湖水浪打浪歌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洪湖水浪打浪歌词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 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 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 晚上回来鱼满舱。 四处野鸭和菱藕啊, 秋收满畈稻谷香, 人人都说天堂美, 怎比我洪湖鱼米乡。 洪湖水呀长呀嘛长又长啊, 太阳一出闪呀么闪金光啊, 共产党的恩情比那东海深, 渔民的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强。 洪湖水浪打浪歌曲赏析

《洪湖水浪打浪》创作于1958年,梅少山等作词,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先是1959年湖北省实验歌剧团首演的歌剧《洪湖赤卫队》中一个场次的主题曲,1961年歌剧改编成同名电影后成为电影主题曲,很快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

《洪湖水浪打浪》是湖北人民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同刘三姐代表着广西,阿诗玛属于云南,《洪湖水浪打浪》则是湖北民歌的象征。与同时期的歌剧相比,《洪湖赤卫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将民间音乐个性化、戏剧化。因此《洪湖水浪打浪》也成为湖北民歌与革命音乐的完美结合。

民歌特色之一:衬词的运用。衬词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对歌词的


节律变化、情绪表达和地域风格的体现起到很大的作用。《洪湖水浪打浪》中衬词的使用极具地方特色。湖北地处中国南北交界地带,文化与音乐均有独特的色调,既有南方民歌的委婉流畅,又兼北方民歌的高亢明亮。从民歌发展来看,荆楚民歌是由《楚辞》经汉代乐府的相和歌、南朝乐府的西曲到宋代及以后的竹枝词,形成了丰富完整的'楚歌体系。自古荆楚民间就有“无歌不插禾”之说。许多民歌反映了当地特有的农业生产民俗,也继承了“楚歌”中浪漫主义的音乐性格和乐观的音乐禀赋。早在屈原借用“楚声”的民歌形式作成《楚辞》之时,楚地民歌已经打破了古诗语言字数与句式的诸多限制,每句可长可短,并在句头或句中加上衬字以丰富歌曲的韵律和节奏,增加歌词的内容含量,是以形成穿插体的民歌形式。《楚辞》中“兮”字所体现的体式因素,是穿插体民歌体式流行的重要渊源。作为体现楚文化特色的湖北民歌,《洪湖水浪打浪》不仅反映了楚地的诸多民俗与艺术风情,也沿袭了《楚辞》中的骚体形式,句子参差不齐,灵动自由。歌词中运用的衬词,如:“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 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即使歌词口语化、生活化,营造一种自然而绵延的情感氛围; 同时衬词也改变了正词中原有的平仄,造成句中和句尾的回环韵律,使得歌词既悦耳和谐又活泼整齐, 既有泼辣奔放的酣畅淋漓,又有如水般的柔美绵长;加上音乐上的“拖腔”,结合婉转的旋律,使人深深感受到歌唱者韩英所代表的革命者对家乡爱的深沉与纯真。

民歌特色之二:地域特征的描写。民歌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悠久文学样式之一,也是反映民俗民情的一面镜子。湖北为荆楚之地,历来善歌。宋代《乐府诗集》中著名的“西曲”即出于“荆、郧、樊、邓”,说为“荆楚四声”,可见“九头鸟”善歌古来有名。

荆楚民歌中多有反映农业生产民俗的歌曲。洪湖地区自古就有种田、出湖唱歌的习俗,民歌形式有渔歌、田歌、号子等十来种,歌曲内容十分丰富。如湖北通志便载有大量的荆楚田歌,其中就有与洪湖接壤的沔阳的《薅草歌》,其旋律高亢优美,富有江汉平原淳朴的田园风味。《洪湖赤卫队》中的音乐主要来自湖北天门、沔阳和潜江一带的民间音乐。《洪湖水浪打浪》的音乐取自洪湖渔歌之一的《襄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0c583f156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