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随笔

2022-12-20 09:3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数学随笔》,欢迎阅读!
随笔,数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数学随笔

作者:沈成菊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08年第06

教学随笔不同于教后感,也不同于教学反思,它看似随意,却点点滴滴反应出数学教师对教学的爱,它是数学教学研究的延伸,是数学教师提高自身数学修养的有效补充,也是提高学数学成绩的手段。

一、数学随笔的资料来源

1.生活所见是构成数学随笔内容的因素。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报纸、杂志上看到的素材。这些都能成为我们教学的数学资源。如20082月份宁波市区二手房房价具体涨幅如下表(单位:元/m2):



这样用来图表这课内容,学生就会感觉更亲切。

2.上课时突然的灵感。有时备课时不曾想到的教学灵感,会在上课的过程中,突然在脑中跳出来,许多数学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因此教师不单要根据课堂的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还应该把这样的闪光点及时记录下来。如:ABC中,已知∠A=αD是∠ACBAB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BDC=90°+a/2。讲解此题时,我把一个内角平分线和另一个外角的平分线相交而成的角与∠A的关系,同两个外角平分线的交角和∠A的关系一起讲解,因此改变了上课计划,把这三种情况作为一组习题教给学生,这不但让学生反复巩固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两个不相邻的内角和,也教给了学生的归纳、分类的数学思想。

3. 抓住改作业时候灵光一闪。学生的数学题的解法可能老师没想到,教师随笔可把它记下来,有时候作业题中的某些条件,因为审题不严,也可成为辉煌的意外。比如:某班共有48个学生,安排12个人打扫教室,16个人打扫实验室,后把剩余的学生派一部分去打扫实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室,另一部分人打扫教室,使打扫实验室的同学是打扫教室的人的两倍,问怎么安排剩余的同学?这题意是剩余的20个学生全部派出去打扫实验室和教室,因没看清题中剩余的学生派出,就成为了一道开放型的题目,那么只能利用不定方程的知识进行解答。因为审题不慎产生的问题,结果变成了一道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又能学习不定方程知识的好题。 4.备课时碰到的难点。在备课时候,教师对教材、习题解法、课堂教法等都不可能是游刃有余的,有时还需绞尽脑汁去思考、去摸索。如在教等腰三角形时,(1)两条高线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两条中线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学生肯定会想到或提问3)两条角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如果老师自己不能证明这题,那么一定会让学生怀疑老师的能力,进而可能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应该动手做好随笔,把这样的难题解法记下来,作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学习的素材。

5.听课、评课或上网时的心灵触发。比如有一次我在网上找资料,有道题:用4种不同的分割把正三角形分成四个等腰三角形。自己感觉新鲜,就产生了一试的欲求,通过对角度的设元求解,得到了把60°角分成20°40°的情况,就可以解出最难的分割法。因此,时时用心,多做随笔,才可以不断锻炼自己的大脑,让自己的知识跟上社会的发展。

二、数学随笔分类

数学随笔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的想法进行各种分类。笔者的做法是按照随笔的资源或功能去分的。1.难题解法类;2.教材思考类;3.教学方法类;4.教学理论类;5.教学历史类;6.教学心得类;7.学生情况类;8.错误归因类等。

比如教材思考类,由于新课程推出的时间不长,有许多概念还存在意义不明的情况,因此需要自己在阅读和钻研教材时多留心眼,把这些问题记下来,这样可以在课堂教学上有意强调,避免学生迷信教材形成概念错误。又如错误归因类,把学生作业中普遍性的错误记录下来,一是可以分析作业时纠正,二是为以后预防学生出错提供范例。

三、数学随笔的作用

数学随笔是教师积累教学资源,记录创新思维,享受成功喜悦,促进教学相长的重要手段。它的作用主要有:1.积累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数学修养。数学随笔数学老师自我进修、自我提高的训练,是继续学习的典型实践,也是数学教师写作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最主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资料来源。只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各种数学教育教学资源,才可以有更多的知识、更丰富的材料去教学、培养学生。2.记录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灵气。教师平时的偶得,大多不同于教师平时的教学,有着许多创造性,教师把获得结论的过程告诉学生,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会因此模仿老师的做法,把自己平时想到的点滴记录下来,使之成为学习数学、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手段。3.师生情感共鸣,促进教学相长。教师经常记录想法,解决难题,所以教师就会从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就会放下师道的架子,沟通情感,便有可能促进教学相长,老师也才有可能正确评价学生。

总之,数学随笔,是课程改革的必然,是教师不断完善数学修养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形成的需要。 责任编辑杨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0e9507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