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核电站的运用

2023-01-17 06:4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作业成本法在核电站的运用 》,欢迎阅读!
成本法,核电站,运用,作业

作业成本法在核电站的运用

作者:李东玮

来源:《财会学习》 2018年第13



/ 李东玮

摘要: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成本作业法应用到核电站财务体系中能够解决传统制造成本法的缺陷,提高核电站财务的信息质量,提升企业的生产决策。本文首先通过阐述作业成本法在核电站运行的必要性作为切入点,阐述当前核电站成本管理所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核电站的具体对策,以此推动核电站财务管理水平,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核电站;运用;效率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对整个生产流程的分析确定多个作业中心并且确定成本成因,以此将成本成因归集到各个作业中心的间接费用分配至产品上,以此得到准确的产品成本。由于核电站具有诸多先进的大型设备,固定资产比较多,这样因固定资产维护等涉及的间接费用也逐年上升,因此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核电站财务管理中是核电站财务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

一、 作业成本法应用到核电站的必要性

基于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要求,向作业成本法应用到核电站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作业成本法应用有助于完善核电站内部管理制度。成本管理是核电站财务管理的核心,也是保证核电站经济利润的重要手段,虽然核电站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大型设备的应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作业成本法的最大作用就是不仅能准确的计算产品的成本,而且还能收集产品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有利于产品的成本控制。因此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核电站能够调动企业任何元素的积极性,保证每个岗位员工都能参与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进而提升了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其次核电站工作性质要求运用作业成本法。由于核电站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不断对设备进行检测与维修等,尤其是核电站大型设备的维修等费用都会归类到间接费用中,而如果采取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难以准确的对间接费用进行核算,而作业成本法则可以将检测设备的间接费用归集到检测作业中心中,并且再直接的体现到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中,因此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加准确的提供产品的费用,保证各项成本管理信息的真实、准确;最后作业成本法也是提高核电站管理能力,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随着核电站规模的不断扩大,直接成本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越来越小,而间接费用则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尤其是核电站大型设备的维修等费用不断上升,因此如果按照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核算必然会导致产品成本信息与实际生产不符,因此基于成本动因的间接费用控制模式成为推动核电站会计决策,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 核电站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核电站成本管理现状的分析,目前核电站在成本管理上存在以下问题:

( ) 核电站管理人员缺少成本管理意识

近些年核电站也在不断的推进成本管理方法改革,突出成本管理理念,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核电站的成本管理工作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追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核电站管理人员缺乏成本管理意识:一是企业的管理者重视收入考核,而忽视对成本的考核。随着核电站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管理者将工作重点放在日常的业务经营上,而忽视了对成本控制的重视,尤其是


关于大型设备的保值增值方面存在意识不够;二是企业对于员工的成本控制教育力度不够,造成核电站成本控制氛围不够。成本控制属于系统的工程,需要核电站所有员工的参与,但是由于管理者意识淡薄导致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也比较淡薄。

( ) 成本管理主体不清,成本核算信息失真

作业成本法强调所有员工的参与,虽然核电站建立了作业成本法,但是基于传统的理念,财务部门仍然是核电站成本管理体系的主体,而其它部门的辅助功能却没有发挥出来。例如目前核电站存在成本管理控制主体责任不清的问题,尤其是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缺乏成本管理控制主体意识。另外核电站成本核算存在信息失真的现象。由于在具体的成本核算中,财务部门对于各项费用的核算主要是通过各个部门上传的资料,而财务人员却没有深入到具体的车间、岗位进行考察,进而容易出现虚报财务数据的现象。

( ) 间接费用分配方式不合理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对于间接费用的分配主要是按照单一的标准进行,也就是间接费用按照生产工时的标准分配,但是核电站间接费用的产生与工时没有直接的关系,可见此种分配模式不能准确的体现间接费用信息。尤其是随着核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核电站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采取传统的间接费用标准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进而造成战略决策失误。

三、 核电站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对策

相比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需要繁琐的计算流程,因此将其设计为两个阶段:作业消耗和产品消耗。具体的作业成本方案为:一是作业中心的确立。作业划分是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在进行作业划分时需要考虑具体的生产情况,根据不同生产环节的要素进行成本管理。核电站作业中心主要划分为,合同签订,原料采购、原材料加工制作、产品成型以及质量检测;二是作业成本动因的确定。成本动因确定是整个成本管理最关键的,其主要包括人工费、运输费、折旧费、机物燃料费等;三是制造费用的分配。成本作用法需要将各种费用分配到作业中心中;四是作业成本的核算。

基于作业成本法对核电站财务工作的促进作用,基于新常态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核电站中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 ) 加强核电站管理者成本管理的意识,加强对作业成本法的宣传

核电站管理者是推进作业成本法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要提高管理者的意识:首先要让企业的管理者树立重视作业成本法的意识。作业成本法是构建现代企业的重要工具,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重视该方法,例如要积极为实施作业成本法而创建相应的环境,强化全员作业成本法的意识等等;其次要加强对作业成本法的宣传,让工作人员认识到作业成本法的重要性,掌握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具体技巧等;最后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技能。作业成本法实施对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产生影响,因此财务人员要积极学习,掌握作业成本法的工作流程等,按照作业成本法的要求开展会计核算等工作。

( ) 构建完善作业成本控制主体,实现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统一

作业成本法强调全员的参与,因此核电站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要构建清晰的财务管理主体制度:一方面要明确财务部门的主体作用,突出财务部门在作业成本管理体系中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核电站所有业务部门的主动辅助功能。核电站业务部门是作业成本控制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其必须要积极融入到全程成本控制体系中。当然为了加快会计核算工作效率,


核电站也要积极依托互联网等技术构建财务信息化体系,实现财务与业务系统的统一。例如 ERP 系统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

( ) 要加强业绩考核引导机制建设

要在成本费用对标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关键业绩指标,建立核电对成员单位以及成员单位内部业绩考核制度。核电对成员单位的业绩考核应与管理定位相匹配,重点考核成员单位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和能力,实施必要的成本对标管理。各成员单位内部应依托作业成本法,建立对各责任处室或中心的成本费用考核指标,并进一步将成本费用考核指标分解到各管理岗位,实行全员业绩指标考核。

( ) 对作业成本法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规划与实施

利用先进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实现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高效率,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建立成本模型分析系统,实现数据分析的智能化。结合企业资源计划 (ERP) 系统实现成本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把以管理决策为目标的 ABC 和以信息、数据流为目标的 ERP 相结合。把 ABC 的概念和方法融入 ERP 系统中,使公司各有关部门通过ERP 统获得 ABC 数据。

总之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核电站中对提高核电站经济效益,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核电站要积极营造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环境,推动作业成本管理的有序开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14cfa2da6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