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随笔】 读论语有感3000字大学

2022-12-06 03:31: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夜读随笔】 读论语有感3000字大学》,欢迎阅读!
论语,有感,随笔,大学,3000



【夜读随笔 读论语有感3000字大学》

他笔下的人物就能够达到那样高的思想水平,并闪耀着真实、感人的光彩



摘要:……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呀, 孟伟哉同志的中篇小说《一座雕像的诞生》就这样展开了画卷,这样,

……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呀!停战协定已经签字,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将在几分钟后结束。然而此时绵延百里的前线却进行着空前激烈的炮击。军医欧阳兰在前线救护所激动不安地注视着闹钟 十点整。炮声象刀切一样消失了。 在人们感到陌生和不习惯的寂静里,蓦地,“停止了,我们胜利了!”欢呼声象野火在前线蔓延…… 孟伟哉同志的中篇小说《一座雕像的诞生》就这样展开了画卷。刚收到《新华文摘》,曾几经犹疑:因它是用小号字排印,读起来较吃力。但读到这儿,就再也放不下。 对这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人们期待读到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这里,我只谈两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作者对题材及表现题材的角度的选择。 故事是从朝鲜停战开始的。其实,从全线一片沉寂的那一刻起,军医欧阳兰和战友们可以说已经是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之中了,继之而来的必然是凯旋、荣誉,与家人团聚,与恋爱两年多的未婚夫结婚。但是,欧阳兰正是从这一刻起,才走上另一个全新的历程。战争的血与火的严酷考验已经过去了,和平时期对革命战士的考验同样是不容回避的。当然,养育两个烈士遗孤与英勇牺牲相比,在人们眼中要平淡得多,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问题,可面对社会偏见、习惯势力、“正人君子”的冷眼,它仍然是个不易克服的感情关隘。真枪实弹的战争结束了,但作品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另一场“战争”则刚拉开战幕。小说并没有通过直接描写战争过程来刻画自己的人物,然而欧阳兰达到的思想高度,正包含了她对战争的回忆与思索,也包含了战争对她的无可取代的深刻教益。 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字之后,欧阳兰作为“幸存者”回到阔别几年的祖国。她认识到,她的生命已经不仅仅属于自己。作为一个从枪林弹雨中活过来的人,她永远不会忘记为了胜利,我们曾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她在和平环境中的生活必须更高尚更无私,才无亏于自己对烈士们应该承担的义务。 作者选择了这样的起点来塑造自己的人物,使题材具有不同寻常的表现角度。这样,他笔下的人物就能够达到那样高的思想水平,并闪耀着真实、感人的光彩。 另外,作者对于欧阳兰的思想成长过程,做出了绝非教条的、令人信服的描写,作者在揭示人物思想面貌与精神境界方面,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欧阳兰给她的女友蔷姐的信,是我一气读了好几遍的段落。在上海火车站,她失望了,未婚夫黄益升并没有前来迎接凯旋归来的军医和两位烈士的遗孤。欧阳兰了解到,黄益升竟认为烈士遗孤会妨碍他个人的幸福,他怕见到孩子们,怕听他们叫他爸爸!当黄益升明明白白地向欧阳兰表示:“我更希望你是你原来那个样子”的时候,他们的分手是无可挽回了。正如黄益升在久别.




重逢后认识到的那样,欧阳兰已经不是几年前他热恋的那个女大学生了,她从一个单纯的学生成长为无私无畏的革命战士。――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自然是用战火的洗礼来填补的。这里,作者含蓄地告诉我们:黄益升也从当年的思想水准上倒退了,这种倒退主要是由欧阳兰的前进显露无遗的。黄益升只满足于敬佩“最可爱的人”,但自己却丝毫也不打算去做那样一种人,在个人利益面前,必然暴露出自私、利己的卑微心理。对于我们来说,欧阳兰完全不是一个“高大全”式的可敬不可爱、缺乏实感的人物,更不是一个为自己小资产阶级思想顾影自怜、自鸣得意的自我表现者(顺便说一句:当前某些作品中不乏这类人物)。这一点,正是这一点,才构成了我们对于欧阳兰深深的钦佩;才使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来自对生活的开掘,而不是来自教科书的具有精神感召力量的活生生的人!在中篇作品中,把人物共产主义思想境界揭示得这样真实、感人,这样美,并不很多见。 读完这篇作品,东方发白,曙色临窗,寒雀在苍松枝头啁啾跳跃。房间里的炉火不知是什么时候熄灭的,但我心中却充满暖意。放下书卷,望着微熹,眼睛很疲倦,可干涩的眼窝却湿润起来。一座雕像在我心中诞生了,那是革命战士崇高、无私的伟大品质的纪念碑。 从《一座雕像的诞生》这部作品看来,作者有较强的艺术括能力与处理题材的魄力,善于通过人物内心的披露与刻画思想成长的历程,使艺术形象达到较高、较新的境界。作者正确地表现了革命者应有的精神境界,这对於我们今天的青年一代无疑具有极大的教益。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日 (《一座雕像的诞生》,孟伟哉作,《新华文摘》一九八一年第八期,即将出版单行本)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14d21bf5a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