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好课堂纪律

2023-03-03 06:0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组织好课堂纪律》,欢迎阅读!
纪律,课堂,组织,如何

如何组织好课堂纪律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有位学者说得好:进行教学,它首先必然包含纪律管理。通过课堂纪律管理,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创设一个最佳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纪律教育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活动是向学生进行纪律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组织教学必然包含着纪律教育著名的加拿大华裔心理学教授江绍伦指出:教师必须把纪律作为他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给学生。可以肯定,其重要性不低于所规定的课程的学科内容。可见,课堂纪律不仅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更是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途径和方法。

一、 堂纪律形成的原因与类型:

课堂纪律的维持与教师的威信、作风、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年龄特征、班风、班集体的性质等等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指导教师维持好课堂纪律,矫正学生的攻击型问题行为,除了要求他们改善师生关系和领导作风、提高自己的威信外,还需要与他们一起讨论课堂管理的方法。

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

一是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的指导、惩罚、奖励、组织、安排日程以及同情、理解、协助、支持、征求采纳学生的意见等等都可以促成一定的课堂纪律,这对青少年学生纪律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

二是集体促成的纪律。学生进行集体生活,为了得到群体的认同,便开始参照群体准则、行为规范来规定自己的言行。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地把同龄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点,以“别人也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

三是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些学习任务会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而对其他诱惑性的活动置之不理。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每个人对学习目的、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条件的。学生对任务的理解越深刻,越能把眼前的行动与任务联系起来,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任务的需要。

四是自我促成的纪律。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自治能力的增进,学生逐步将社会要求、班级和教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学会独立思考,自觉地遵守正确的班级社会规范,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

既然纪律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不只是关注教师自身的管理、促,而应该多方面促成纪律的形成,培养优良的班集体,加深学生对学习任务、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以任务促成纪律,还要使守纪要求与学生要求相一致,促使正确的班级社会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需求,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二、 好的课堂纪律管理特征:

良好的课堂纪律管理应该是自觉的纪律教育,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自尊心,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人格相结合。 第二:积极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以积极的纪律教育为主。 第三:培养良好的纪律行为为主,惩罚不良行为为辅。

第四:实行民主管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

三、 施:

(一)树立正确的课堂纪律管理观:一般来讲,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他对课堂纪律的要求和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评判。所谓课堂纪律好,就是课堂上学生必须的自由讨论和活动以及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的真正体现,这是我们所提倡的;而有的老师则认为,要做好课堂纪律管理,就必须加强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控制,实施惩罚。但实践证明,过分强调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控制是不正确的。过多的惩罚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师生之间产生对立情绪,只能有表面的效应,但无实际效

1


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纪律。实际上,良好的课堂纪律并不排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流露的经过思考、讨论、从而得出答案的情绪。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课堂纪律管理的关键。马卡连柯说:我们的纪律永远应该是自觉的纪律。教师在进行课堂纪律管理时,不能只想到自己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应该意识到教师本身和学生一样是构成课堂纪律的重要因素,自己的言谈举止,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级课堂纪律。因此,要做好课堂纪律管理,融洽师生关系,师生心理相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教师能了解与满足学生的愿望和心理需求,学生了解教师的要求与纪律允许的自由活动范围,师生行动协调一致,良好的课堂纪律自然容易形成。和谐关系的形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注意。

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自觉遵守纪律正确认识纪律,对纪律自觉遵守执行,积极维护纪律的态度,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自尊心,不一味的制定班规、班纪。让学生逐渐增强主人翁责任感,集体荣誉感,让学生通过演讲,表演,辩论,比赛等多种形式,多种活动提高其主人翁责任感,自觉维护纪律。“凡事要有一个好的开端” ,有成效的教师与成效较差的教师在学期开头几周的管理有差别。有成效的教师在开头第一天就使活动井井有条,忙而不乱。在开学头几周内,坚持课堂教学常规,一旦发现违纪行为,便立即制止并提醒违反者注意有关规定。成效差的教师在开学的前几周他们或者不向学生讲解有关细则,作不紧不慢一旦发现违纪行为,只是笼统地提醒他们举止要守规矩,至于规矩是什么,学生不得而知;或者有布置,没有检查,对违纪行为轻者不予理睬。结果我们发现,在相当的程度上,头几周的课堂行为对整个学年的纪律和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凡事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许多富有经验的教师对此都有切身的体会。

2、了解学生。面对学生个体,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对教育的认识,及家庭成员的不同认识和理解都会影响学生的亲情感,同学情以及与老师的沟通程度。特别是单亲家庭对学生身心都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换位思考,替学生多想一些,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心底觉得你是亲近的,了解他的人。

(三)恩威并施,树立教师威信,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做一个学生又敬又畏的老师要敢于嬉笑怒骂,恩威并施。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角色的扮演。如上课时面对公然挑战课堂纪律的学生,这时教师要扮演硬朗的角色,运用规章制度、奖惩手段等方式纠正、规范学生的行为,将学生引向应有的秩序。除了让学生对自己产生畏的一面,还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可敬的一面。使学生对自己产生向往感,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这时教师扮演的是亲善的使者。如平时面带笑容,认真铃听学生的诉说,为学生着想,课余与学生沟通和接触,了解学生学习上和生活上遇到的难题,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的关心、重视、鼓舞和关爱,从而使师生关系融洽。这样树立教师威信,有利于搞好课堂纪律。

(四)运用多种方法,灵活处理课堂。面对个性各异的学生,要控制好课堂纪律,轻松驾驭课堂,掌握方法很重要。

1、教师语气。教师的语气,语态,体态都会影响你对偶发事件的处理。处理偶发事件时要注意速度要不急不慢,引用一些听起来顺耳又教育人的话,如“年轻人,冷静点”请勿扰乱课堂,课后有理再说也不迟。不要对学生一味的“气势汹汹”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能让气氛缓和尽量缓和,事后在进行教育

2、不偏心。特别注意“先入为主”的心理,如果在处理问题时对学习好的偏心,那么你这个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会大打折扣。一定要立场公正,处理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奖惩分明,是非分明,不包庇成绩好的,对成绩差的不要有偏见,即注意这种“一好遮百丑”“一丑遮百好”的心理。

3、冷处理。不急于处理,不急于发表意见,师生共同冷静思考几分钟,以免影响课堂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15cc7030740be1e650e9a5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