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进餐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2023-03-06 12:3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班幼儿进餐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案例》,欢迎阅读!
进餐,小班,养成,幼儿,习惯

小班幼儿进餐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一、案例背景

从幼儿新生入园的那一天开始,标志着我们的幼儿们开始真正地迈入和观察社会群体、开始进入人生的第一个教育起步点。通过观察,我发现有很多幼儿因为在家时养尊处优、事皆不用操心、尤其是吃饭这方面,幼儿们都养成了等着长辈们来喂食,不喂就宁愿饿着也不吃,同时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好多家长对此也是无可奈何、苦无良策。所以,我认为在幼儿进餐时实行即时、准确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学会和养成自己动手、注意节约、不浪费粮食的良好习惯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和必要。 二、案例描绘

头,残渣等放入空碗中。然后组织幼儿用餐。在幼儿用餐过程中,保育员等所有幼儿用完餐后,再将桌子擦干净。虽然其间我多次提醒幼儿要注意保持桌面整洁,但是哪怕我喊破了嗓子都无济于事,桌面上到处都是饭粒、菜汤、吃完的骨头盘中、桌上到处都有,地面也脏得无立足之地。

持桌面干净,将骨头等放入空碗中,对表现好的宝贝老师就奖励他,然后组织幼儿用餐。在幼儿用餐过程中,我只要发现有桌上脏了的,就过去将桌子轻轻擦干净,协助幼儿将骨头等放入盘中。我对吃饭干净的幼儿即时给予表扬,并在他额头上贴上红五角星以此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榜样教育,幼儿已经基本形成良好的用餐习惯,能自觉保持桌面、地面的干净。幼儿能将骨头等残渣主动放入盘中,当有幼儿不小心将东西掉在桌上、地上时,能主动捡起放入盘中。整个班上的桌面、地面比起开始时都有了很大水准的改观。同样的一件事,为什么效果截然不同呢? 三、案例评价分析

著名心理学家凯琳说过:假设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即时维修的话,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玻璃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其结果是: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气氛中,犯罪就会滋生。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破窗理论。

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大多数的幼儿在家里就养成了依赖家长的不好习惯。尤其是刚离开家人的照顾,有很多幼儿很难适合。作为幼师的我们更应该准确的理解幼儿的行为,然后我们要根据我们平时发现的问题的严重性来给幼儿一个慢慢纠正、准确引导的过程,不能直接批评,假如批评幼儿会直接影响幼儿进餐的食欲。还有我们在盛饭菜的时候开始不要盛的太多,要给幼儿自己体会自己吃完饭的成就感。并鼓励幼儿吃第二碗饭。事后也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也让家长给予表扬及鼓励,以便家园一致,促动孩子的进步。

情景一中,教师或保育员是等所有幼儿全部用完餐后,才将脏乱不堪的桌面擦干净。对于最初弄脏桌面的幼儿没有即时给予制止,桌面也没有即时给予清理。这无疑使弄脏桌子的


幼儿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而其他幼儿在这样的气氛中也会觉得:反正桌面已经脏了,再弄脏点也没相关系,甚至还有个别调皮的小家伙有攀比的嫌疑,比赛谁弄得更脏。 情景二中,教师或保育员只要发现有桌子脏了,就马上过去将桌子擦洗干净,并协助幼儿将骨头等放入盘中,而且有了一些实质性的奖励措施。我随时擦桌子、协助幼儿将骨头放入盘中的行为,在无声的提醒幼儿用餐时,要注重保持桌面卫生。对弄脏桌面的幼儿来说,是一种无声的批评,而对爱清洁的孩子更是一种鼓舞和肯定。协助幼儿将骨头放入盘中的动作也在无声的告诉幼儿:应该这样做才对。桌面始终保持干净的状态,当有幼儿不小心掉下东西时,也能自觉主动的捡干净,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

通过以上实践,我认为在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中,注重为幼儿创设良好整洁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是我们幼儿园一日保教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如:在环境创设时可通过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给幼儿一种暗示,让幼儿知道该怎样去做;在洗手的水龙头旁帖上节约用水的图片,幼儿就会知道洗手时水开小一点;在上下楼道口贴上小脚印,幼儿就知道上下楼梯要不推不挤,靠右行走。要即时为幼儿提供动作示范,针对幼儿年龄越小,对老师语言提示的理解力越差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反复用动作去示范,协助幼儿理解,让幼儿明白该怎样做才是对的。老师到位的肢体语言示范,胜过多次的言语要求,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16acac7a3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