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于是的翻译

2023-02-13 01:01: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于是的翻译》,欢迎阅读!
斯人,天将,大任,是的,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于是的翻译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

作者先列出六位经过贫穷、挫折的磨练而终于担负起大任的人的事例。 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衰两个相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后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全文使用列出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结合的读法,逐层推断,并使文章紧凑型,论证周密。 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拓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孟子做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明确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推行“仁政”,必须与民“同乐”。 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

《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就是一部对话体著作。

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

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走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1708694d6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