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说课稿

2023-03-05 23:07: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说课稿》,欢迎阅读!
赤壁,必修,高一,语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说课稿

《赤壁赋》说课稿 一、 说教材

《赤壁赋》是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宋文。

这个单元选了四篇古代写景记游散文,有很强的可读性、教育性。本单元的 学目标为:1、引导学生欣赏写景游记散文中丰富的思想感情因素,培养学生 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力。2、反复诵读,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积累常用文 言词语和文言句式。3、仔细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鼓励学生多背诵其中的优美 语句。《赤壁赋》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引导学生掌握此篇的读书方法,带动学 好其他三篇课文,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赤壁赋》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 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七月作者游了黄州城外的赤壁, 写了本文,借以抒发 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感悟。 《赤壁赋》更代表了宋代散体 文赋的特点。它融诗、赋、文为一体,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或议论,运用 灵活巧妙,恰足以表现作者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 文章因之波澜起 伏,充满诗情画意。

高一的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正处在形成阶段,对文中较深的哲学意味的理解, 一定难度他们又处在高中阶段文言文学习的起点,需要培养良好的文言文学 习习惯。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根据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对 身发展有用的语文。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熟读并有感情地背诵课文,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探究与活动,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品味作者的语言和思想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豪放达观的人生态度,确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在熟读的基础上,分析作者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二、 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浅显 文言文。《赤壁赋》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第一课时 我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 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感情线索并熟读成诵第一二段第二课时重在研 究性的讨论学习,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写好发言稿,课堂 上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三、 说学法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 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 参与学习的基础。本课我以“趣”引路,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体学法指导一一体现在教学程序中。

四、 说教学程序

1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本课我安排两课时,共四个环节。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一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朱德同志在四川眉山市三苏祠的题词语, “我们先一起来读一首 &squo; —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 rsquo;

大家知道其中的“一门三父子”是指谁吗其中最有名气成就最高的当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一一《赤壁赋》”学生对这首题词并不陌生, 会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我再投影明确答案。

接着解题:先由学生介绍从网络、书籍中查找到的有关苏轼的资料, 我再根 学生介绍情况强调下列几点:

(1) 关于赤壁的理解,我一边展示黄州赤壁的图片,一边简单解说三国时的 赤壁和黄州的赤壁不同。

(2) 赋的特点的演变:骚赋一大赋一小赋一骈赋一律赋一文赋 (3) 写作背景 (理论依据)

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顺势 出的解题既是教给学生欣赏作品时恰当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又是下一教 学环节顺利展开的基础。

第二环节:反复诵读一一感知情感

第一步: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了解内容。 第二步: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可以小声跟读录音,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 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注意感知全文的情感变化。听读完全班初步理清 课文的感情线索:乐一悲一乐。

第三步意读第一二段

首先让女生试读第一二段,请一男生评,再全班齐读。

其次边读边画出写景、写情名句,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 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音袅袅,不绝如缕”,明确两段的感情变化一一乐转悲 。教师提示重要知识, 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最后试背这两段,全班分两组,要求一组读时,另一组丢开课本试背,再交 换。同时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

(1) 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2) 分析主客感情变化的原因。 (理论依据)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中感悟,是最原始,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是最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之一,特别适用于这篇精品美文。学生在反复的诵读 中理解词语、句意,走进苏轼笔下的赤壁美景,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体会“赋” 的韵味,从而提高对古诗文的感受力。

第二课时

第三环节:探究交流——领悟内涵

探究上一节课的两个问题,以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成果交流的形式展开学习, 师适时的引导。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17674604b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