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法复习要点

2024-03-23 05:0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法复习要点》,欢迎阅读!
机械制造,要点,复习,装备,方法

第二章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法



1 械制造装备设计可分为创新设计、变型设计和模块化设计等三大类型。

2 创新设计:创新设计通常应从市场调研和预测开始,明确产品的创新设计任务,经过产品规划、

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工艺设计等四个阶段;还应通过产品试制和产品试验来验证新产品的技术可行性;通过小批试生产来验证新产品的制造工艺和工艺装备的可行性。一般需要较长的设计开发周期,投入较大的研制开发工作量。

3 变型设计:采用适应型和变参数型设计方法。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基本工作原理和总体结构保持

不变,适应型设计是通过改变或更换部分部件或结构,变参数型设计是通过改变部分尺寸与性能参数,形成所谓的变型产品。按照一定的规律演变出各种不同的规格参数、布局和附件的产品,扩大原有产品的性能和功能,形成一个产品系列。

4 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按合同要求,选择适当的功能模块,直接拼装成所谓的“组合产品”

进行组合产品的设计,是在对一定范围内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这些模块的组合,构成不同类型或相同类型不同性能的产品。 5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典型步骤可划分为产品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工艺设计等四个阶段。 6 产品规划阶段的任务是明确设计任务,包括:需求分析、调查研究、预测、可行性分析、编制设

计任务书

7 方案设计阶段: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产品功能原理的设计。方案设计阶段大致包括对设

计任务的抽象、建立功能结构、寻求原理解与求解方法、形成初步设计方案和对初步设计方案的评价与筛选等步骤。

8 技术设计阶段:将方案设计阶段拟定的初步设计方案具体化,确定结构原理方案;进行总体技术

方案设计,确定主要技术参数,布局;进行结构设计,绘制装配草图,初选主要零件的材料和工艺方案,进行各种必要的性能计算;如果需要还可以通过模型试验检验和改善设计;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择较优的设计方案。在技术设计阶段将综合运用系统工程学、价值工程学、力学、摩擦学、机械制造工程学、优化理论、可靠性理论、人机工程学、工业美学、相似理论等,来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9 工艺设计阶段:主要进行零件工作图设计、完善部件装配图和总装配图,进行商品化设计,编制

各类技术文档等。

10 系列化设计的基本概念:需要设计和制造出尺寸规格、功率参数和精度等各不相同的一系列产品

满足市场。在产品设计中应遵循系列化设计的方法,以提高系列产品中零部件的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

11 系列化设计方法是在设计的某一类产品中,选择功能、结构和尺寸等方面较典型产品为基型,以

它为基础,运用结构典型化、零部件通用化、标准化的原则,设计出其它各种尺寸参数的产品,构成产品的基型系列。在产品基型系列的基础上,同样运用结构典型化、零部件通用化、标准化的原则,增加、减去、更换或修改少数零部件,派生出不同用途的变型产品,构成产品派生系列。编制反映基型系列和派生系列关系的产品系列型谱。在系列型谱中,各规格产品应有相同的功能结构和相似的结构形式;同一类型的零部件在规格不同的产品中具有完全相同的功能结构;不同规格的产品,同一种参数按一定规律(通常按等比级数)变化。

12 系列化设计应遵循“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标准化”原则,简称“三化”原则。有时将“结

构的典型化”作为第四条原则,即 “四化”原则。

13 系列化设计步骤:主参数和主要性能指标的确定、参数分级、制订系列型谱。

14 模块化设计的基本概念是:为了开发多种不同功能结构,或相同功能结构而性能不同的产品,不

必对每种产品单独进行设计,而是精心设计出一批模块,将这些模块经过不同的组合来构造具有不同功能结构和性能的多种产品。这类模块是具有一定功能的零件、组件或部件,模块的结构与外形设计要考虑不同模块组合时的协调性,模块上具有特定的联接表面和联接方法,以保证相互组合的互换性和精确度。

15 模块化设计的步骤:明确任务、建立功能结构、合理确定产品的系列型谱和参数、模块的组合、


模块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16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评价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技术经济评价、可靠性评价、人机工程评价、结构

工艺性评价、产品造型评价和标准化评价等。

17 技术经济评价:设计的产品在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的合理性往往是相互排斥的。技术经济评价就

是通过深入分析这两方面的问题,建立目标系统和确定评价标准,对各设计方案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评分,给出综合的技术经济评价。

18 建立目标系统和确定评价标准:将表2-1所表示的设计要求表中的必达目标按层次分级,形成树

状目标系统,每个树叶代表一个评价标准。如图27所示。

19 确定重要性系数:每个评价标准对设计方案优劣的影响程度用重要性系数(权系数)来表示,取值

范围是0-1。如图27所示的树状四级目标系统为例,每个评价目标圆圈内有两个数字:左面的数字表示隶属于同一上级目标的各同级目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系数,其总和应等于1一般由设计人员或设计组共同商定;右面的数字表示每一个评价目标在目标系统中所居的重要程度,简称重要性系数,其值等于该目标圆圈左测数字与相关的各上级目标圆圈左侧数字的乘积。

20 确定各设计方案的评价分数:目标系统中的每个评价标准(树叶)的重要性系数算出后,可按评价

标准确定每一个设计方案的评价分数,评价分数可按5分制(04)10分制(09)给出。评价分数的大小代表了技术方案的优劣程度。 21 确定评价分数的方法如表24所示。

22 “加权值”的值等于评价数乘以评价标准的重要性系数。

23 总权重值:将每个初步设计方案n个“加权值”进行累加,可得出该方案的总权重值。 24 技术评价。

25 经济评价是理想生产成本CL与实际生产成本Cs之比。 26 技术经济评价有均值法和双曲线法两种计算方法。

27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产品的可靠性主要取决

于产品在研制和设计阶段形成的产品固有可靠性。

28 表示产品可靠性水平高低的各种可靠性数量指标称为可靠性特征量。可靠性指标体系如图2-10

示。

29 串联系统的可靠度等于组成系统的各独立单元可靠度的连乘积,在串联系统中,影响系统可靠度

最大的是系统中可靠度最差的单元,要提高系统的可靠度,应注意提高该薄弱单元的可靠度。 30 在并联系统中,只要有一个单元在正常工作,系统就能正常工作,如全部单元都失效时,系统才

失效,故称之为储备系统。储备系统又称冗余系统。

31 混联系统即由串联和并联混合组成的系统,可分为串—并联系统和并-串联系统两种。

32 表决系统的特点是:组成系统的n个单元中,至少有r个单元正常工作,系统才能正常工作,大

(n-r)个单元失效,系统也就失效。这样的系统称之为rn表决系统。这也属于一种储备系统。 33 旁联系统:图2-15所示为由n个单元组成的旁联系统,其中一个单元在工作,其余n1个单元

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储备。当监测装置探知工作的单元发生故障时,通过转换装置使储备单元逐个地去替换,直到所有储备单元都发生故障时,则系统失效。

34 复杂系统中各单元之间既非串联又非并联关系,如图2-16所示。对复杂系统的可靠性计算比较复

杂,一般采用布尔真值表法、卡诺图法、贝叶斯分析法和最小割集近似法等。

35 可靠性指标的分配:将系统要求的可靠度指标合理地分配到系统的各个组成单元,从而明确各组

成单元的可靠性设计要求,以便在单元设计、制造、试验、验收时加以保证。 36 可靠性分配的原则

1)对技术成熟的单元,可分配较高的可靠度。 2)对较简单的单元,可分配较高的可靠度。 3)对重要的单元,应分配较高的可靠度。

4)对整个任务时间内需连续工作,或工作条件严酷的单元,应分配较低的可靠度。 37 可靠性分配方法:等同分配法、按比例分配法、综合评分分配法、最优化分配法。

38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把人和机作为一个系统,研究人机系统应具有什么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185bd3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