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午练

2022-09-02 23:1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愚公移山》午练》,欢迎阅读!
愚公移山

【午练,九(3)班】《愚公移山》测试 姓名 得分

20161222,时间45分钟,分值100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文言基础积累【80分】

1本文出自于 体裁是 (时代)的一部 学派的著作。作者 郑国人,战国前期 派的思想家。我们曾学过他的另外一篇作品是 4分】 2、加点字注音【5分】

高万仞 】惩山北之塞 吾与汝毕力平险【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河曲智叟亡以应。 】一厝朔东【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4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词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 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 词义: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0分,1/空】

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 )杂然相许 )且焉置土石( )如太行、王屋何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 )何苦而不平( )寒暑易节,始一反 ( ) 北山愚公长息曰( ..固不可彻 )虽我之死 ( ) 子子孙孙无穷匮 )惧其不已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投诸渤海之尾(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5、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15分】 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焉: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惧有伏焉(

固:固不可彻 吾义固不杀人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许:杂然相许 曳屋许许声 高可二黍许( 然:杂然相许( 吴广以为然( 然得之以为耳( 6、解释下列虚词。12分】

而:面山而居( 山不加增( 聚室而谋( 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告之于帝( 之:河阳之( ) 惩山北之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其:其妻献疑曰( )惧其不已也( 以: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7、根据文段内容用原句答题。6分】

1】愚公移山的原因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愚公移山的目标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愚公移山的方式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 8、翻译下列句子【14分】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4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5】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甚矣,汝之不惠! 7】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二、阅读理解 阅读本文,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2分】 2、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 第二层: 第三层: 2分】 3、愚公移山是艰难的,难在哪些方面? 4分】 4、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4分】

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 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 的语气,其目的是 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 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 的语气,其目的是 5、愚公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3分】 6、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2分】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扬了一定的

9“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 2分】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三、拓展练习

1、假如愚公和智叟在“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之后再次相遇,会有怎样的一番对话?发挥你的想象,为这两个人设.. 2、仿写对联 上联:愚公不愚,竭力平险逞勇气。下联: 3、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两个。 4、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

3、愚公是强者,表现了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说明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今天学过本文,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要对愚公说,请写出你对愚公说的话,100字以上。

计一番对话: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1965e5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