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课例分析

2022-12-15 11:05: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音乐教学课例分析》,欢迎阅读!
教学课,分析,音乐

音乐教学课例分析

案例:唱歌课《咏鹅》

这节课是一年级实验教材中的一节唱歌课,教师无论是在备课还是在课件制作中都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一堂很不错的音乐课。

这堂课的成功在于:

一、整节课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无论是创造声音、创造图画还是用各种方式表现歌曲都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动”起来,这非常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征。学生在“动”中创造、感受音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咏鹅》这首歌曲。心情愉快,兴趣盎然。

二、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参与。创造声音时每个同学用随身所带物品;表现歌曲时“分组进行:舞蹈组、器乐组、绘画组、朗诵组等”学生主动实践,充分发挥着自己的特长。

三、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每堂课都有它的优点也存在着教学上的一些问题:这节课是节唱歌课,总的感觉是学生唱的太少。我个人认为应该把教唱歌曲强化一下,歌曲中的重难点应该教唱,而教师在这一方面只解释了歌谱中的几个难点,没有教唱。把重点放在了课的整和上,淡化了学生的演唱。

教案评析:

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这节课是节唱歌课。歌词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作的诗,配上优美音乐,表现了鹅在湖面上自由游弋的神态。这节课孙美华老师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推陈出新,设计了一个崭新的教学思路,在孩子们动脑动手,不断想象、创造中


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诗、画、音乐融合的同时,也把美融进了孩子们的心中。

1)让学生自己创造声音。教师通过美丽的动画中鹅叫、小鸟叫、风声、水声等自然界的声音,引导学生应随身所带物品创造这些声音,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是相当丰富的,印象最深的是一名男同学用嘴吸塑料带学小鸟叫真是惟妙惟肖。学生的思维活跃,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创造学习中去。

2)让学生自己创造美丽的图画。教师抓住学生爱作画的心理特征,让学生自己创造美丽的图画。在创造画面的同时,放上《咏鹅》的伴奏音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聆听音乐。然后让学生自己讲述图画的意思,引出今天要讲的新课题《咏鹅》。衔接过度自然,设计别巨匠心,环环相连,自然亲切,完全把主动权让给了学生。

3)情境导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美丽的画面配上音乐,使学生体会了诗、画、乐的优美境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跟着音乐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看着动画欣赏歌曲,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诗的韵味,体会到音乐所描写的鹅的悠闲自得,为演唱歌曲作好铺垫。

4)教师在讲解歌曲的重难点时,有所欠缺,在讲解反复记号时,应该教唱,使学生真正会用。在学唱歌曲这一环节中,教师使用了“听” 音乐模仿口型(默唱),充分体现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听觉感受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1b6eec3bb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