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苏舜钦《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练习及答案译文

2023-02-16 13:06: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言文阅读苏舜钦《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练习及答案译文》,欢迎阅读!
水月,洞庭,禅院,文言文,苏州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513分)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

苏舜钦

①予乙酉岁夏四月,来居吴门。始维舟,即登灵岩之颠以望太湖,俯视洞庭山, 然特起,霞云彩翠,浮动于沧波之中。予时据阑竦首,精爽下坠,欲乘清风,跨落景,_ 以翱翔乎其间,莫可得也。自尔平居,缅然思于一到,惑于险说,卒未果行, □常若 有物膈塞于胸中。

②是岁十月,遂浮轻舟,出横金口。观其洪川荡涌,万顷一色,不知天地之大所能 并容。水程溯涧,七十里而远,初宿社下,逾日乃至。泛明月湾,南望一山,上摩苍烟。 舟人指云:“此所谓缥缈峰也。”即岸,步自松间。出数里,至峰下,有佛庙号水月者, 阁殿甚古。旁有澄泉,洁清甘凉,极旱不枯,不类他水。

③予观震泽①受三江,吞啮四郡之封,其中山之名见图志者七十有二,惟洞庭称雄 其间,地占三乡,户率三千,环四十里。民俗真朴,历岁未尝有诉讼,至于县吏之庭下, 皆以树桑桅甘柚为常产。 每秋高霜余,丹苞朱实,与长松茂树相参差。间于岩壑间望之, 若图绘金翠之可爱。缥缈峰又居山之西北深远处,高耸出于众山,为洞庭胜绝之境。居 山之民以少事,尚有岁时织 钏、树艺、捕采之劳。浮屠氏本以清旷远物事,已出中国礼 法之外,复居湖山深远胜绝之地,壤断水接,人迹罕至。数僧宴坐,寂嘿于泉石之间。 引而与语,殊无纤介世俗间气韵,其视舒舒,其行于于,岂上世之遗民者邪!予生平病 闭郁塞,至此喝然破散无复余矣。反复身世,惘然莫知,但如蜕解俗骨,傅之羽翰,飞 出于八荒之外,吁其快哉!

(选自《苏舜钦集》,有删节)

注释:①震泽:太湖的别称。

21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B.

()。1分)

C.

D.

22 .简析第①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23 .结合具体词语,分析第 ②段景物描写的特色。3分)

24 .下列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语言清新雄健,文风大气开朗。 B.本文物象奇异,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3分)

C.文章的景物描写清新秀美,引人遐想。 D.全文写景抒情相结合,山水情韵悠远。

25.结尾作者说“吁其快哉”,概述其“快哉”的原因。4分)

21. 1 分) D

22. 2 分)第一段先写遥望洞庭美景却不得游的失落、郁塞之情,引出游玩的对象,为后

文的登洞庭山游玩制造缘由,引起读者兴趣。


23. 3 分)第二段中,作者用“遂浮轻舟”的“遂”就表达自己夙愿得尝的满足心情,用

“轻”字表达了心情的轻松愉快。又通过“洪” “万” “极”等范围广程度深的词语表达自

对所见景象惊奇与赞美。用“不类他水” ,表达内心对眼前美景的独特喜爱之情。

24. 3 分) B

25. 4 分)作者“快哉”的原因可以概述为一下几点:想要游览洞庭山的夙愿得以实现;

为洞庭山上优美的风景所陶醉; 为当地百姓民俗真朴、物产丰饶而欣慰;与僧人宴坐, 得以 超脱旷远, 远离俗世, 得精神自由而喜悦 (为自己抑郁的心情在此终于得到解脱而舒畅也 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1c323fefe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d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