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洛神赋的传说故事,名人故事

2022-10-27 09:1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曹植洛神赋的传说故事,名人故事》,欢迎阅读!
洛神赋,曹植,故事,名人,传说

精心整理

曹植洛神赋的传说故事,名人故事

洛神赋简介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名家曹植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原名《感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juàn)唐代李善则认为其为甄皇后所作,此说亦博得后世多人的认同。

梁代《昭明文选》卷十九唐代李善注记曰: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赉植。植还,度?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於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

此赋以幻觉形式,叙写人神相恋,终因人神道殊,含情痛别。或以为假托洛神,寄心文帝,抒发衷情不能相通的政治苦闷。全赋多方着墨,极力描绘洛神之美,生动传神。格调凄艳哀伤,辞采华茂。洛神,洛水女神,传为古帝伏羲氏之女宓妃淹死洛水后所化。 传说故事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授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妃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魏国建立。甄氏被封为妃,因色衰失宠最后惨死,据说死时以糠塞口,以发遮面,十分凄惨。




精心整理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后生的太子曹?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明帝曹?继位八年后,为避母名讳,遂改为《洛神赋》

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老相传,就把甄后认定成洛神了。

曹植与甄宓叔嫂之情的质疑

因魏明帝曹睿将《感甄赋》改名为《洛神赋》,世人多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明帝曹?之母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宋人刘克庄却说,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实之”明人王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伧父耳。”清代又有何焯、朱乾、潘德舆、丁晏、张云等人,群起而鞭挞之。

把他们的论点综合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第一,纳甄氏时曹丕8岁,甄氏23岁,而曹植仅3岁。对于一个比自己年长十岁的已婚女子曹植不太可能有过多的想法。丕与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的斗争,本来就很紧张,《感甄赋》若是为甄氏而写,岂不是色胆包天,不怕掉脑袋了吗? 第二,图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行”“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指明帝)之母而兄子晏然,况身为帝王者乎?从曹植的为人看,虽也有行为放任、不拘礼法,但绝不会做出类叔嫂私通等有违伦理的事来。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1d1dcb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