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禧《留侯论》与苏轼《留侯论》对比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

2023-02-05 06:04: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魏禧《留侯论》与苏轼《留侯论》对比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苏轼,译文,侯论》,赏析

魏禧?留侯论?与苏轼?留侯论?比照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

客问魏子曰:或曰:子房弟死不葬,以求报韩。既击始皇博浪沙中,终辅汉灭秦,似矣。韩王成既杀,郦生说汉立六国后,而子房沮之,何也?故以为子房忠韩者,非也。〞 魏子曰:噫,是乌足知子房哉!人有力能为人报父仇者,助之以灭其仇,其子父事之,岂得为非孝子哉?子房知韩必不能兴也,那么报韩之仇而已矣。天下之能报韩仇者,莫如汉。汉既灭秦,而羽杀韩王,是子房之仇,昔在秦而今又在楚也。六国立那么汉不兴,汉不兴那么楚不灭,楚不灭那么六国终灭于楚。夫立六国,损于汉,无益于韩。不立六国,那么汉可兴,楚可灭,而韩之仇以报。故子房之心决矣。

子房之说项梁立横阳君也,意固亦欲得韩之主而事之,然韩卒以夷灭。韩之为国与汉之为天下,子房辨之明矣。范增以沛公有天子气,劝羽急击之,非不忠于所事,而人或笑以为愚。且夫天下非一人一姓之私也,天为民而立君,故能救生民于水火,那么天以为子,而天下戴之以为父。子房欲遂其报韩之志,而得能定天下祸乱之君,故汉必不可以不辅。夫孟子,学孔子者也。孔子尊周,而孟子游说列国,拳拳于齐梁之君,教之以王。夫孟子岂不欲周之子孙王天下而朝诸侯?周卒不能,而天下之生民,不可以不救。天生子房以为天下也,顾欲责子房以匹夫之谅、为范增之所为乎?亦已过矣!〞 【注】横阳君:韩国公子成。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16.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A.而子房沮之 沮:阻止 B.然韩卒以夷灭 夷:平坦 C.拳拳于齐梁之君 拳拳:弯曲 D.顾欲责子房以匹夫之谅 谅:原谅

17.对以下两句中既〞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既击始皇博浪沙中 韩王成既杀

A.①②中的既〞都是副词B.①中的既〞是副词,中的既〞是连词 C.①②中的既〞都是连词D.①中的既〞是连词,中的既〞是副词

18.以下对文本一、二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魏禧的?留侯论?指出,张良是韩国人,却先是投靠项羽,后来又做了刘邦的谋臣,毫无忠贞之心,更不要谈报韩国之恩、替韩国报仇的事情了。

B.魏禧写?留侯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劝说朋友选对所依靠的集团,抓住有时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改变历史。

C.魏禧所举孟子学孔子的事例,与张良为报韩国之仇而事二主相似,更加充分地证明张良事二主是时势所趋,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的。

D.苏轼的?留侯论?把项籍成功的原因归结为能忍〞,正是张良时时提醒,才使得百战百胜、坚强勇武的项羽不断获得胜利。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天下之能报韩仇者,莫如汉。夫孟子岂不欲周之子孙王天下而朝诸侯?20.“/〞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局部断句。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21.请在方格里填写?鸿门宴?中相关的文句,然后在横线上填空。项伯得知项羽准备攻打刘邦以后,连夜到刘邦的军营中想叫张良和自己一同离开,张良认为沛公有了危难,“□□□□□□□□〞,于是把消息告诉了刘邦,从而为扭转局势打下了伏笔。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从座次可以看出,张良的身份是最的。参考答案 16.3分〕A 17.2分〕A 18.3分〕C

19.5分〕【参考答案】2分〕天下能够替韩国报仇的,没有谁比得上汉王。 3分〕那孟子难道不想要周天子的子孙称王天下而使诸侯们朝拜他们吗?

20.3分〕【参考答案】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21.5分〕2分〕亡去不义 不可不语 3分〕南向坐 西向侍 卑微 【参考译文】

有朋友问我说:有人说张良弟弟死了不安葬,〔张良是〕用〔这件事〕来回报韩国〔的〕〔张良〕在博浪沙袭击秦始皇之后,最终辅佐汉朝灭掉了秦朝,像是〔回报韩国〕了。〔但是〕韩王成被杀后,郦食其劝说汉天子立六国的后代〔为王〕,张良〔却〕阻止汉天子(这样),为什么呢?所以〔我〕认为张良忠于韩国的说法,是不对的。〞

我说:唉,这哪里是懂得张良啊!人有能力能够替别人报杀父之仇的人,帮助他来消灭他的仇人,他的儿子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那人,难道能够说不是孝子吗?张良知道韩国一定不能兴盛,那么〔只能〕替韩国报仇罢了。天下能够替韩国报仇的,没有谁比得上汉王。汉王已经消灭了秦朝,可是项羽又杀了韩王,这〔也〕是张良的仇人,〔只是〕当年〔张良的仇人〕是秦朝,现在却是楚国了。六国〔重新〕立国那么汉王就不能兴盛,汉王不能兴盛那么楚国不会灭亡,楚国不灭亡那么六国终究要被楚国消灭。立了六国〔的后代〕,对于汉王有所损害,对于韩国没有好处。不立六国〔的后代〕,那么汉王可以兴盛,楚国可以消灭,而韩国的仇恨得以报复。所以张良下定决心这样做了。

张良劝说项梁拥立韩国的公子韩成,心中本来也想得到韩国的君主而侍奉他,然而韩国最终被灭亡。韩国的立国和汉朝的得到天下,张良分辨得〔十分〕明白。范增认为刘邦有天子气象,劝项羽赶紧攻打他,不是不忠于〔他〕所做的事,然而有的人却嘲笑范增是愚蠢的。况且天下不是一人一姓的私人产业,上天为百姓确立了君王,所以〔他〕能够从水深炽热中拯救百姓,那么上天把〔他〕当做儿子,而天下人拥戴〔他〕把他作为父亲。张良想要完成自己为韩国报仇的心愿,而得到能够平定天下祸乱的国君,所以汉一定不能不辅佐。〔那〕孟子是学习孔子的。孔子尊崇周王朝,然而孟子〔却到各个〕诸侯国游说,态度诚恳而深切地对待齐国梁国的君王,用成就王道的方法教他们。那孟子难道不想要周天子的子孙称王天下而使诸侯们朝拜他们吗?周朝〔的子孙〕最终做不到,然而天下的百姓,不能够不拯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1e3ab43f3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9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